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579 2
2007-11-13

中国房价有望下趺一半 

黄祖斌

2007-11-05

1、房价远超正常收入水平。

    最近一美国顾问公司根据房价收入比,就国际房价购买力做了个调查,看看哪些城市的房价让居民“最难以承受”。结果澳洲悉尼超过伦敦(6.9)、纽约(7.9)和首尔(7.7),以8.5名列前茅。并由此被断言“澳洲存在世界上最大的地产危机”。

    据日本官方的数据,东京新建的面积75—80平方米(相当于中国90—1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精装修的3室1厅1厨1卫的单元公寓,送20平方米的阳台和走廊以及包括液晶电视等基本电器,加停车位售价也才3000万日元左右。而当地普通工薪阶层家庭平均月收入为56万日元。在这个 号称世界上物价水平最高、人口密度也最大、房价同样也是最高的城市,工薪族的房价收入比计算在4.5-5左右。

    对于房价与家庭收入比,联合国人居中心的上限是3:1,世界银行的上限是5:1。而我国许多热点城市远高于这个比例。上海200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668元,一家三口合计为6万元左右。上海的外环以内地区,也已达到1万元/平方米以上。考虑到小户型的稀少,则靠近外环的地方,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要100万元,16倍于的家庭收入。北京200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8元。而据新华社7月25日报道,北京五环以内房价同样超过1万元,房价收入比与上海相当。

    据《小康》杂志2006年引用的数据,美国房价收入比是3:1。美国平均房价只有1100美元/平米左右,差不多只有8000多元/平米左右。可是美国却爆发了次级贷危机。北京上海16倍的房价收入比是美国的5倍,是联合国人居中心和世界银行所认为的房价泡沫水平的5倍和3倍多。应当下跌多少?

    所以不光中国平均的存款状况无法支持目前的高房价,中国的父母对下一代的买房支持力量也是微不足道的,最根本的,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支付高房价。

3、社会对高房价的支撑力已近极限。

    金融债务比率是衡量家庭债务负担的指标,等于家庭债务余额与家庭可支配收入之比。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刘建昌撰文指出,根据各地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个人消费信贷余额计算,上海家庭债务比例高达155%,北京、青岛、杭州、深圳、宁波等城市家庭债务比例分别达到122%、95%、91%、85%、79%。不少城市已经超过了2003年美国的家庭债务比例115%。要知道,美国是个习惯于透支消费的国家,而节俭、无债一身轻则是中国人的习惯。

    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而央行公布:2005年10月末,北京、上海、天津等10个城市平均月供收入比为35%。新浪网一项调查表明31.75%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

4、房价与租金收入比远超正常水平。

    据《南方都市报》的资料,深圳的房价与月租金比是300-400,不考虑物业管理费、税收和空置时间,相当于房子出租年回报率在3%-4%,与一年期银行存款的收益相当。如果是按揭贷款买房出租,租金收入甚至少于贷款利息支出。大城市的租金回报率一般都在这个水平,小城市因自有房比率更高,租房需求少,租金回报率不如大城市。大量拥有一套以上住房的人显然不是为了取得租金回报而投资买房,当房价上涨的预期被打破,不仅新的投资客会大量减少,原来的投资房也会集中抛售。

    由上可见,中国的房价已有了明显的泡沫。但泡沫能否继续膨胀,是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各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泡沫破灭的时间更是难于预测。当年东南亚的房价泡沫破灭是因亚洲金融危机;香港同样如此,不过直接的导火线是香港政府为抑制泡沫,向市场增加8万多套住房供应;日本则是因连续四天在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指出日本的房价泡沫,打破了日本人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

    中国的房价会因为什么事件而开始走向下跌之路,也许就是这次第二套住房首付及利率由基准利率的85%提高到110%,也许这一次还能挺过去。但经济规律不可抗拒,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不管抵抗房价下跌的力量有多强,都强不过已经形成的泡沫破灭的力量。

    有必要说明的是,我在2006年就认为中国房价要普遍下跌一半。这个一半是我个人的估计,希望不要吓破了一些人的苦胆。事实上从2006年到现在,中国房价又涨了不少,考虑到下跌一半是个估计的幅度,并不做相应调整而判断会下跌60%。事实上判断一个地区或全国房价的涨跌根本不存在一个令市场普遍接受的,公平客观的数据。下跌的持续时间,考虑到日本15年下跌70%左右,香港地区6年半下跌约65%左右,及世界各国历次房价下跌持续时间及幅度,个人估计,会持续5到10年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1-13 18:47:00

让事实说话,而不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4 11:55:00
现阶段的房价涨速过快是经济宏观发展的结果,随着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逐渐发挥出作用,可持续经济发展政策能够很好执行,收入水平提高后,房价比值过高的问题自然就不明显了,但是,短期内房价微跌是必然的,但不用耸人听闻的下降一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