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920 4
2013-09-15

当下互联网金融的如火如荼,只是一个真正大时代到来的前奏。

        你没看错,是小时代,还不是大时代。

        进入2013年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消息源源不断:阿里和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阿里小贷和内测的信用支付、微信的微支付、腾讯基金超市、财付通和长城证券合作成立网络券商、新浪推出微博钱包、京东发力供应链金融和P2P …… 各家互联网巨头纷纷以一种低调而又迅猛的姿态快速渗透到中国的金融业中。

        面对互联网公司的强势来袭,受到震动的传统金融业也不甘示弱。民生银行股东成立民生金融电商,推动小微金融;平安集团以众安在线、陆金所、和Ebay合作上演互联网金融组合拳;招商银行推出首家“微信银行”;各大基金、保险公司亦开辟网购旗舰店 ……  

        一时间各种互联网金融的组织、圈子层出不穷。仅在8月份,就有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金融城合办了一场互联网金融前沿理论与实践的高级研修班,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也发起成立了“互联网金融工作委员会”和“互联网千人会”。中投副总谢平教授,也从学术上提出将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证券市场,并列为第三种金融模式,称之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以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为代表的高校还设立了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也在九月初宣布成立“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

        尽管如此,如今互联网金融的如火如荼,仍然只算是一个真正大时代到来的前奏——目前所看到的种种模式和实践,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互联网金融”吗?这些模式和公司是否会经历如团购般的洗牌和重整?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方向究竟在哪里?

背后的逻辑

        当金融遇上互联网,一场屌丝逆袭战开始上演。

        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开始意识到互联网的价值来自用户,金融行业也不例外。通过互联网桥接巨量的用户,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时代主题。当银行们发现,曾经的“二八”法则中拥有80%财富的20%用户,难以实现更多更快的增长,他们开始希望通过互联网反向操作,去撬动80%的长尾市场。

        “这些年,互联网上有很多颠覆传统行业的案例,金融行业大家现在也都在说惧怕腾讯、惧怕阿里,其实他们真正惧怕的是互联网。”阿里金融胡晓明说。

        先来看看互联网的属性和优势,首先是在大平台上拥有线下难以企及的流量和用户;第二是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大数据分析方法;三为降低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以及拥有分享、开放的组织形态和思维。

        而金融机构的核心,可以简单归纳为三个要素,定价、信用、风控。其中定价是根本,在定价基础上可以形成信用体系,进而吸引资金,并通过风控实现资金配置,形成良性循环。

        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大数据满足金融最核心的定价要素。同时,在金融机构过剩和金融服务缺乏并存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通过对目前长尾客群的服务,将很容易培养客户黏性,随着规模的逐步扩大,对传统金融形成逆袭。

        互联网和金融的碰撞也引发了不同的模式和验证路径,一方面可以以互联网为工具提升传统金融运行效率,另一方面是以互联网的技术、大数据为基础进行风险定价,形成信用体系。

        目前可以看到的互联网金融实践很多,大致可归为三类:

        一是渠道开拓型,也就是赚做渠道的钱。比如传统金融产品的渠道互联网化,风口浪尖的余额宝就是典型代表;华创证券、方正证券在天猫开办旗舰店,销售咨询产品、理财咨询等服务,国泰君安证券设立的网络金融部等等;再有一些创业公司,如融360、好贷网等,通过搜索引擎对接银行贷款产品和用户两端;移动应用铜板街则是一款聚合各种理财产品的平台,实质仍为“渠道生意”。

        二是运用大数据,赚数据分析挖掘的钱。“互联网金融可以借助大数据挖掘和信息流优势,实现客户服务的精确定位和无缝推送,通过信息优势实现融资功能的完善,补充现有金融体系。”国泰君安袁煜明分析师表示。

        最著名且独一无二的代表就是阿里小贷。其拥有阿里闭环生态系统之内所有商户的所有的交易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自动准确地为其风险定价,通过互联网数据化运营,为阿里生态体系内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而另一个非典型的例子是,美国一家从事跨境汇款业务的公司 Xoom,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每一笔汇款的流向情况,当个别交易有异常变化时,计算机将自主启动报警程序。

        三是信用风险平台,这种模式承担的风险更大。但其最大程度的改变了传统金融中介及货币发行体系、投融资功能,更贴近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比如以宜信为代表的P2P网上借贷平台、点名时间的众筹模式等等。

其实对于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金融来说,也有颇多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一部分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金融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会颠覆传统金融,但更多人则认为互联网金融只是传统金融体系对互联网手段的运用,使渠道成本更低,运营效率更高。

        从上述众多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来看,陆金所副总经理黄黎明认为,这些似乎并不具备“颠覆性”。“把传统的金融模式和产品搬到网上,更像是一种金融渠道的补充和优化;第三方支付已经做的很成熟了,并需要传统的金融机构和支付公司的合作才能实现,双方合作还是互补的关系;P2P和众筹,本是传统金融体系看不上的业务,风险又高,很难说这个业务会发展成什么颠覆性的东西。”

        颠覆的大时代来自哪里?一是技术革新,一是全新商业模式的出现。

未来畅想

        毫无疑问,“真正的互联网金融”还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想象力。

        就像社交网络被认为是改变世界的力量,它的出现让生活、工作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链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延展出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否有据可循?

        于是有人提出,会不会出现社交网络交易所?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早期的facebook在没有正式上市之前,在网上自己曾经卖过“自己的股票”,很多不是facebook的机构投资者、8亿网民都要买它的股票——不通过美国证监会。当然结果没有被美国政府允许。但至少在社交网络上,存在形成股票交易市场的可能。

        来自社交网络的互联网金融设想不止一种。黄黎明还推演了另一种未来场景。在一个亲子社区,大家在上面交流育儿的经验。其中有一两百个人都在同一年生了小孩。如果大家倡议每人拿出一万元,这个钱可以投资到相对稳定的国债和定期存款,以换取收益。更关键的是,一旦其中某一个孩子的父母出现意外,将从这笔基金的本金或收益里拨款,以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没有,则大家分享收益。

        这中间一定需要互联网公司提供管理和服务。核心在于,这个模式基于一个社交网络组织形态,一下子越过保险公司,却实现了保险公司的功能和价值。产品是客户自己设计的,相比保险公司的形态,节约了很多成本。“如果这群人还是一个朋友圈的话,你连欺诈赔付的成本都没有。”他说。

        如果这样的事情出现,这个互联网平台将会彻底的颠覆保险体系。之后,是不是重大疾病险、未来的养老险也可以这样做?互联网大数据功能,无论是癌症发病率,还是意外事故的出现,都会自然演变成一个生态,让这些客户自己定产品,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颠覆现有金融体系的做法。

        再比如资源配置是否可以通过互联网,将存贷款、理财、保险这些东西在互联网上解决,并自动找到最优配置?

        银行业在未来是否会遇见如下的假设:现在活期存款利率和定期存款利率差异的来源是流动性的价值。如果有某个互联网公司成立一个基金,这笔钱放在银行是一个定期存款,但是在其互联网平台上,用户可以自由转让交易,这时候一定有大量活期存款用户跑到互联网平台上来,既可以享受相对高的回报,也享受了流动性。这样的模式是否可行?那时将是银行为互联网打工。

        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处理并不复杂,就是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一个更理想化的假设是,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所有行为信息都数据化,并将这些数据信息保存在云端,通过搜索引擎和大数据可以随时查询——这将是一个超级庞大的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基础,在这个底层上,风险,诈骗,非法集资,违约,这些基于数据和风险不对称的问题将被解决。

        “这种情况下,动态违约概率的成本非常低,现在商业银行这套风险定价就会被颠覆了。金融业交易成本这么高,大家就是在寻找违约概率。如果大数据能把违约概率的问题自动解决,整个交易成本就降低了,这也是互联网金融的原理。”著名学者谢平大胆猜测。

        如上并非不切实际的想象。尽管目前互联网金融规模尚小,但它决定了边际价格,一旦传统金融的价格体系遭到破坏, 就将带来极大冲击。

        当然,弯道超车需要更多的前提,甚至是未知的监管风险。但互联网更加透明、公开、分享的信息方式和共享方法,以及互联网信用体系的建立,都可能在缝隙中诞生颠覆式创新。而那个时候,才是互联网金融大时代的真正降临。

(选编自商业价值,文字有删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0-25 23:10:07
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6 17:15:59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7 16:31:26
分享好思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12 16:51:54
thanks for shar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