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9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3)》(上海合作组织黄皮书)和《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3)》(中亚国家黄皮书)成果发布会暨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扬出席会议并致辞。
李扬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判断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世界仍不安宁”,中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对外政策的目标仍是“维护战略机遇期”,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仍然是“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因此,中亚对中国很重要。中亚国家既是周边邻国,也是发展中国家,还是上海合作组织这个多边舞台的成员。它们是中国西部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西部走向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和桥梁。同时,上海合作组织对中国也很重要。它是世界上唯一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倡导的“上海精神”是应对21世纪各种挑战的新型国际合作模式。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区和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下,上海合作组织通过成员国合作、成员国与观察员国合作,在地区安全与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战略的调整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社科院俄欧亚所所长李永全主持会议。俄欧亚所党委书记、《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3)》主编李进峰就报告内容作了介绍。
从2001年成立至今,上海合作组织已走过了12个年头。报告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秉持“上海精神”,在12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但建立起了完善的高层会晤机制,制定了上百份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成员国在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等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显著成就。
“在‘上海精神’指导下,上海合作组织已成为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推动地区共同繁荣,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重建国际新秩序的重要积极因素。”李进峰表示,近年来,申请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或观察员国的国家越来越多,从最初的6个创始国,到如今包括5个观察员国和3个对话伙伴国在内的、有14个国家参与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上合组织的吸引力和地区影响力不断增强。
然而,对于这个年轻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来说,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与调整,也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报告指出,当前,世界发达经济体呈下行趋势,美国进行“重返亚太”的战略调整,西亚北非局势持续动荡,地区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同时,上合组织成员国内部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成员国彼此在政治、安全、经济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和战略重点不完全一致,加大了该组织在各领域深化合作的难度。
不过,专家认为,中俄两个大国在维护和发展上合组织方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这成为确保上合组织“拥有美好前景”的一个重要有利因素。报告指出,“2012年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上合组织没有出现个别西方国家预期的动荡,各成员国经济普遍稳定增长”,可谓“经受住了考验”。
2012年的上合组织北京峰会曾为组织拟定了未来发展战略和合作重点。“未来,上合组织合作的优先方向应当还是在确保地区安全与稳定方面,将会加大合力打击‘三股势力’的力度。”李进峰说。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3)》由中国社科院俄欧亚所与上海大学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共同编写。同时发布的《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3)》由中国社科院俄欧亚所编写,该报告对2012年中亚地区形势、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主要中亚问题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亚国家驻华代表等参加了会议。(记者邓之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