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傲慢”吗?
中国安邦咨询公司高级研究员 贺军
新年刚过,西方媒体批评中国“傲慢”的言论集中出现。《今 日美国报》抱怨,“中国给制裁伊朗设障碍”。法国《费加罗报》称,希望经济开放能使中国对世界其他国家更加彬彬有礼的梦想已宣告破灭。法国《世界报》问, “赚中国的钱和民主自由价值孰轻孰重?”并呼吁“以强硬对待中国的强硬”,因为“软弱只能让中国更加有恃无恐”。欧洲议会副议长斯科特3日在英国《独立 报》上呼吁,“从2010年起,欧盟在外交关系中的新角色必须取决于它的价值观”,“我们需要新力量来控制中国”。
不只是欧美媒体这样想,身处东亚的韩国媒体也发炮攻击。《首尔新闻》日前不客气地批评:“中国外交目中无人”!该报认为中国对朝鲜半岛问题的重视不 够,负责朝鲜半岛问题的外交官员中,并没有与韩国新任驻华大使柳佑益相对等的重量级官员,也缺乏真正的朝鲜问题专家。该报还担忧,在“有所作为”的思路 下,中国已开始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之下彬彬有礼的低调外交方式。
不出意外的话,这些批评照例会在中国引发众多热血青年的愤怒回应,认为这是西方媒体在挑中国的刺,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个翻版。然而,作为独立的 智库,我们认为应该冷静看待外界的批评。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现在始,“中国威胁论”也不是今天才有,但为什么国际上现在一致认为中国变得傲慢?只要中国与各国相处,这背后的问题就值得深思。
在21世纪的前十年,中国在全球受到的关注度最高。这与中国经济增长有关,规模巨大的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经济事实。经济发展增强了中国的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前所未有地提升了中国人的信心。在近代100多年贫弱的历史过去后,中国社会是极其渴望回到“中华盛世”的荣光之中。










然而,自信如果带着急迫,则很容易转化为自满和自大。如果我们逐渐习惯于自大,傲慢就会成为必然。值得警惕的是,如果自大成为普遍的社会心态时,它很容易转化成决策心态,并在一个国家很多方面的策略选择中体现出来。
在我们看来,急迫崛起的傲慢心态对中国是危险的。首先,这会导致中国发展策略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奉行的是邓小平总结的“韬光养晦”策略 ――不当头、不争强,埋头搞好自己的发展。这种策略使得中国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实惠,虽然与西方仍然存在着意识形态差异,但市场和生意使大家走到一起来,中国也借此参与了全球化,最终成就了今日的中国。但“韬光养晦”也意味着有取有舍,它要求低调,要能够拒绝“盛世”荣光的诱惑。而自大和傲慢则意味着 中国放弃这一策略。
其次,傲慢会使得中国对自身实力失去客观判断。傲慢是要以实力做前提的,中国现在是否已经到了综合实力十分壮大的地步呢?显然不是。正如中国领导人所表示的,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还应该清醒的是,中国的实力目前只表现在经济规模这个“硬”指标上,在未来,创新能力、文化、价值 观、思想、社会包容度、教育等“软”指标,将在国家实力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国获得世界认同的重要因素。
从中国当前面临的内外问题来看,中国还远不到高枕无忧的程 度。环顾中国四周,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并不太平,甚至可以说前所未有的紧张,潜在的麻烦很多。在东亚,虽然日本、韩国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传统前哨,但对中国不信任的朝鲜才是真正棘手的问题(我将在此后专门详论此问题;在北亚,想重返“帝国时代”的俄罗斯一直在与中国玩着不带信任的利益平衡游戏。而蒙古则在中 俄包围之中实行“第三邻国”的平衡策略;在中亚,中国虽然有“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但中亚实际上中俄美三派力量交锋的前沿,而能源重镇的地位又增加了该地 区形势的复杂性;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中国真正传统友好并可靠的国家只有巴基斯坦和柬埔寨,其他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都对中国抱着复杂心态,甚至新加坡都在担忧中国崛起之后的亚洲政经格局;在东南部还有敏感的台湾问题。中国如何在“不信任环伺”的情况下,维持低磨擦之下的持续发展?这是一 个很大的战略课题。
第三,中国发展的长远目标是以强大的实力融入世界,而不是以傲慢的姿态自外于国际社会。胡锦涛主席2007年应邀访问英国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国宴讲话中,含蓄而清晰地向胡锦涛表白了西方社会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态,女王说:“中国的发展备受全球瞩目和钦佩。但是,我们很想知道,中国人民究竟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而他们又将在21世纪的国际事务中,扮演什么角色?国际社会如何看待它的新角色?”在笔者看来,英国女王的这种担心,在全球是有普 遍性的。如果全世界以猜疑来看待中国,这肯定不是中国的目标。我们必须清楚,崛起并且获得世界认同,这才是中国自身的需要!世界发展到现在,以中国的现实情况,不应该重拾“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心态来作为发展策略。
目中无人不是真正的强大,不恰当的傲慢则更是轻率的表现。对于西方媒体不约而同地指责,作为一个真正有大国心态的国家来说,是需要认真对待和思考的。总而言之,一个表面傲慢的中国,既不是世界的需要,也不是中国的需要。
(注:安邦咨询公司是中国内地一家独立智库机构,专注于财经与公共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