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9337 6
2013-09-17
导读:这是书评!大而不倒的那段危机时刻!
查看原图
雷曼外聘律师、沙利文-克伦威尔律师事务所主席罗基·科恩(Rodgin Cohen):查看原图
“大而不倒”=1984年夏天,为了找出能拯救伊利诺斯州大陆国民银行和信托公司的方案,科恩曾在芝加哥一个闷热不透风的房间里连续待了好几天。
美国康涅狄格州代表史都华·麦金尼(Stewart McKinney)当年曾宣布:“我们想出了一种新的银行组织形式,叫做‘大而不倒’。大而不倒,这可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而这笔45亿美元的政府救助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科恩促成的!

发展到2008年的风暴,那可是比45亿美元要大得多地多!

全书对华尔街高端人士及华盛顿财政部、美联储为主的高级官员可谓做了地毯式陈述,再没有比这本书更一杆子扫尽这么多精英了!
正如巴菲特在封底所言:这是一本最棒的书!

阅读前,您或许需要先熟悉下华尔街以及美国、全球金融界的主要人物: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从书中前100页可以深深体会到,无论华尔街还是美国政府各类部门,他们对于“或有的”违反法律之种种顾忌,对于“或有的”妨碍自由竞争、自由交易、自由市场之小心谨慎!
在框架内做事,在规则内行为,是大家的共识!
查看原图
而金融界创新因为本无框架和规则可以来约束,所以反而天马了,最后演变为大家都知道的灾难!
一个可能的导火索,其实本来就装在肉弹们自己身上,他们点燃的时候,还以为是将要燃放的更大礼花!查看原图

请看:

P108
1938年证券交易委员会颁布了提价交易规则,目的是禁止投资者持续卖空下跌的股票。(换句话说,就是股票价格必须先上升才可以被卖空,这意味着市场需要有活跃的买家。从理论上来说,该规则可以防止股票价格随着做空者的疯狂抛售而持续下跌。)
200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废除了此项规定,此举遭到包括克拉默(CNBC著名评论家 吉姆·克拉默 Jim Cramer)在内的反对者的激烈批评,他们认为该决定完全是受到那些自由市场理论家的蛊惑,那些人早就渴望废除这项最重要的交易缓冲机制。查看原图
那以后,克拉默不断告诫人们,这条规则被废止后,对冲基金可以肆意妄为地打压股价,从而损害好公司的利益!

因此,当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取消提价交易规则的政策,确实是让圈内人士费解地!查看原图
所以说,在那个全民狂喜的年月,为了获利后再获得更大的利益,放松管制、放宽限制,甚至取消一切约束的呼声都会响彻云霄!
回顾这个“提价交易规则”的取消,也是因为在08危机爆发前,对冲基金的客户们为了多方向赚钱,希望废除此条例,而投行作为代理人或者佣金收取者,为了自身利益也加入到支持者阵营,直到自己也成为被卖空的对象,才转而开始寻找庇护!

这就是,司马迁在《货殖列传》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查看原图

美国股票市场允许买空卖空。一般的卖空行为是指投资者从经纪公司等处先借入股票,在市场上卖出,未来再从市场上买入股票归还。如果股票价格在投资者卖出后下跌,投资者则可赚取差价。所谓的“裸卖空”是指投资者没有借入股票而直接在市场上卖出自己根本不存在的股票,只要在交割日期前买入股票即可,如果投资者未能买入股票则导致“交割失败”。按照美国法律,“裸卖空”行为并不违法,但如果投资者利用“裸卖空”打压操纵股价则触犯法律。

大难临头,三部曲:
1、2008年7月1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为防止部分投资机构利用卖空机制操纵股价,将限制投资者卖空美国两大房贷机构和券商股票的某些行为。这是美证券监管当局推出的“护盘”措施之一。SEC主席考克斯表示,新规则要求投资者在卖空19家金融企业的股票前,必须首先借入股票。
之后,美国证券管理部门将一项旨在遏制滥用股票卖空机制抛售19家大型金融企业股票的紧急规则再度延长!
这项临时规则适用于雷曼兄弟、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JP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团和其他一些公司。
2、SEC于2008年9月17日对《1934证券法》进行了修改,颁布了条例10b-21——反裸卖空欺诈条例,自2008年9月18日起生效。条例规定,凡是无法在交割日完成证券交割的投资者均属违法,对未事前融券的或没有按时交割的投资者处以相应的罚款,同时取消了期权做市商的可持有交割失败的持仓的权利。
3、到了2009年3月24日,交易所提出恢复2007年废除的“卖空提价规则”(Uptick Rule),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4月8日决定推出五种可供选择的限制卖空股票的措施,其最后结果将在听取外界评议后决定。当然,因为利益关系不同,华尔街各方对此反应迥异。一些尚未从困境中摆脱出来的上市公司,尤其是金融企业对此态度最为积极,但是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一些市场参与者则对修改市场游戏规则提出异议。查看原图

不过管理层也是在胡言乱语,他们就像当初取消该规则一样,振振有词地反向重复一贯的论调:
SEC主席玛丽·夏皮罗(Mary Schapiro)曾在1月份的一次听证会上表示,对卖空提价规则进行审议是她将“尽快去做的事情之一”。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曾表示,SEC应考虑重新采用卖空提价规则,并极力主张对美国金融监管系统进行全面整改,从而消除市场上的“繁荣-破灭”周期。查看原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9-17 01:21:50
更详细的卖空历史介绍,请看:
刊载于《证券市场导报》(深圳)2012年9期,陈晗/王霖牧的《全球股票市场卖空交易机制的演进与发展分析》
不过,文中充满了想让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尽早开始卖空交易机制的文墨,似乎只有那样才能从机制上,根子上解决一切估值、交易和制度问题!
把做空看成灵丹了,其实就是为了交易所可以多赚些手续费而已!

截至P147,雷曼终于在股价一片大跌中,更换了高管!
那是2008年6月11日,雷曼CEO,理论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格雷戈里乔·格雷戈里(Joe Gregory),以及被其重用为CFO的艾琳·卡伦(Erin Calla),都潸然而下!查看原图
在劳伦斯·麦克唐纳(Lawrence G. McDonald)的《常识惨败:雷曼垮台内幕》(A Colossal Failure of Common Sense: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Collapse of Lehman Brothers)一书中,关于这二个人物的点评,其实也在本书含蓄地露白!

在雷曼任职了4年的麦克唐纳在2008年年初被解雇,雷曼当时已经进入死亡螺旋,但世人尚未完全认识到这一点。
麦克唐纳写道,但尽管如此,在他看来,明显是雷曼首席执行官迪克·富尔德(Dick Fuld)及其心腹乔·格雷戈里所作的决定直接导致该公司毁灭。因为董事长任命的一位投行CEO居然除了不是银行家或者投资家,其他什么都是!查看原图
雷曼是唯一一家被任由破产的华尔街大公司,同雷曼大部分员工一样,麦克唐纳对此颇有微词,但他最终的离职,是知情人士的重要证词。
麦克唐纳称雷曼垮台是因为自大和傲慢。过高买入,过低抛出——哦,对了,还有一点,在此过程中其举债经营比率过高。
而整个华尔街,之后几年都在为降低杠杆率努力!

当时,雷曼的举债已高达自身资本净值的22倍;它将按揭贷款转化为证券的速度与积累按揭的速度一样快,不仅如此,它甚至完全买下了两家按揭贷款公司。
有一则颇具黑色幽默的轶事是,麦克唐纳和一名同事坐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尔湾市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的停车场,数着四周的捷豹(Jaguars)和莲花(Lotuses)跑车。麦克唐纳写道:“我绝对从没在任何地方见过这么多顶级车一辆挨一辆的停着。”他卖空了新世纪金融公司,后来该公司于2007年4月破产。

最后,一切已经都来不及了。
美国政府决定不救助雷曼,该公司举债经营比率过高,而且持有巨额的各类金融衍生品,富尔德坚称部长先生保尔森将救助雷曼,但这只是徒劳,该公司的衍生品几乎无人问津。
9月15日清晨,雷曼倒下了——差一点拉了世界经济陪葬。金融体系的错误?或许吧。但假如麦克唐纳对雷曼弥留之际的描述属实,那么该公司的倒闭根本是命中注定。查看原图
第七章开始,说美林(Merrill Lynch) 了!
查看原图

原来作者是按照问题爆发的顺序来描绘那个危机!
这个美林,从董事会将权杖交给一个祖父还是黑奴的人(史丹利·奥尼尔-StanleyO"Neal)开始,就已经变味了!查看原图
奥尼尔是晋身美国大金融企业高级管理层的少数黑人,他成功接棒后,将是美林公司历史上首位非证券经纪出身的执行总裁。今年49岁的奥尼尔,出生于一个贫寒的黑人家庭,其父是通用汽车公司的工人。而奥尼尔本人也是从一个工人经过奋斗成为华尔街的打工皇帝,他走的是一条绝对艰辛的道路。
我们似乎有理由这么猜测,此类人物往往在巨大财富面前常常不能很好把持自我!查看原图

在该公司上周公布这一利空财报之后,市场人士就普遍预计奥尼尔会为此负责。不过,据美联社报道,离开美林对奥尼尔来说也并不太坏。他除了可以获得价值1.314亿美元的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等证券类资产之外,还可拿到2470万美元退休津贴及540万美元延期补偿。

可笑的是,美林让约翰·塞恩(John Thain),这个来自高盛,继而出任纽交所担任首席执行官的华尔街人物继任。查看原图
此人居然也是挥霍无度者!您若参观他的办公室:8.7万美元的地毯、6.8万美元的柜子、2.8万美元的窗帘……总计120万美元装修项目。
更有趣的是,成功使美林避免了破产的命运,一个多月后,在同一个房间里,塞恩被他的新老板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肯·刘易斯解雇。查看原图

第八章开始说AIG查看原图

美国国际集团,这是个拥有超强势起始背景的保险集团,也是本书集中介绍的第一个所谓大到不能倒的集团。2008年度《福布斯》(Forbes)杂志的全球2000大跨国企业名单,AIG在全世界排名第18大。
其第一代创始者从上海起步,日本鼎盛;
查看原图
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19年,当时集团的创办人施德(Cornelius Vander Starr)以300日圆于中国上海成立一家保险代理公司美亚保险,提供火险及水险保障。施德是首位把保险概念带给上海华人的西方人。
1921年,施德成立友邦人寿保险,并在短短十年内把事业扩展至全中国及东南亚;1926年,AIG在美国的纽约开设分公司。当他在中国的保险事业成功,又在1931年在香港成立四海保险公司,然后到欧洲及中东。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施德把公司总部从上海迁往美国,并进而开拓拉丁美洲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AIG撤出在中国的保险业务;
查看原图
1960年再迁册至当时的避税天堂百慕达,同年第二代强势领导人加入,那就是格林伯格(Maurice R. "Hank" Greenberg)。
1962年,施德有感在美国的业务不太理想,于是把当地的管理权交给格林伯格。格林伯格把公司在美国的业务焦点从个人保险转移到高回报的企业保障计划。格林伯格透过集中让独立的拆家去销售保险,而不是透过传统的经纪去售卖,以避免经纪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把保险以过低的售价卖出,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此外,经纪要求公司不论业绩而发放薪金,使公司在长时间销售下跌时,薪金开支成为了公司的最大宗开支。公司在美国的成功,使格林伯格于1967年接替施德成为接班人。
而这个莫里斯·雷蒙德·汉克·格林伯格在1969年将AIG重新回到美国上市。

格林伯格出身低微,他的父亲在纽约东边开了一家糖果店,却在汉克5岁的时候去世了。他母亲改嫁给一个纽约州北部的农场主,他的童年记忆中于是充斥着天不亮就起来挤牛奶以及诱捕麝鼠和貂的经历。
1942年格林伯格用了一张假造的出生证明应征入伍,那时他17岁。他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在之后参与韩战、及欧洲战区服役,并多次差点丧命,获得青铜勋章。而他也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得到了高中学历之后,他进入了迈阿密大学,最后毕业于纽约法学院。
1953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在曼哈顿欧洲伤亡理赔办事处与一个员工主管吵架时奠定了他未来要走的路。格林伯格认为那个人过于粗鲁,自己也在副总裁的办公室狂暴地咆哮,骂那个欧洲籍的员工主管是“疯子”。颇为意外的是为此他得到了周薪为75美元的保险业新员工的工作。10年后,他成为公司主管意外与健康险的助理副总裁。

是个独具魅力的人,坚毅、急躁、意志力强硬、不知疲倦等性格在他身上一览无遗。
经多年发展AIG已经业务已经分布于130多个国家及地区,也由保险业务扩展至其他金融服务类,其他也包括退休金服务、非人寿保险类的产物保险、资产管理及相关投资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7 01:22:13
他们家还是保险世家:
大儿子杰弗里(Jeffrey Greenberg)曾经是稳坐全球第一宝座的马什保险经纪公司(Marsh & McLennan)的CEO;
小儿子伊万(Evan Greenberg)在保险公司ACE担任CEO。

但是他们毫无疑问在设计精妙的次贷抵押、保险产品等产品中倒下了!
究其原因还是---巨额财富的深度诱惑!查看原图
第九章高盛来了
开始就是高盛董事会召开年会,前往莫斯科
重点描绘高盛的劳尔德·贝兰克梵(Lloyd Blankfein)
查看原图
1954年,贝兰克梵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斯区,父亲是一名普通的邮件分拣员,住在布鲁克林的廉租房区长大,那是纽约市最糟糕的廉租房区之一。曾经贫困杂乱的成长环境和贝兰克梵今天在华尔街顶级金融巨头高盛的工作环境相比,实在是相去甚远,让人不敢想象,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然后就是这样让人不敢想象的距离被贝兰克梵成功的跨越了。
要知道,16岁时贝兰克梵成功申请哈佛大学并获得奖学金入校学习。为了成功和高盛董事会成员合拍,还减肥50磅啊!

有趣的一点:
克林顿时期,为了不被日益壮大的欧系金融机构打垮,努力废除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为了解除银行、交易商以及其他金融部门之间的界限。高盛也是努力游说成员之一!
后来通过一份《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GLB又称“Gramm-Leach-Bliley”法案),法案的核心内容就是废止运行了66年之久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放宽了对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的行业限制,允许其交叉经营,从而结束了近70年金融分业经营的历史。
其中一处小小的改动以方便金融机构随时成为银行控股公司。该条款允许任何一家拥有实体电力工厂的银行继续以银行控股公司的形式保有该工厂,高盛就是当时唯一拥有电力公司的银行!
总之,GLB出台标志着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发展的时代潮流。

而本章从俄罗斯开始,也从俄罗斯结束,插曲是“恰好”在那里的保尔森与莫斯科纯私人会晤高盛董事会全体。
这不是正式会面,而是单纯社会活动,只是为了叙旧!不过,用保尔森的幕僚长,威尔金森(Jim Wilkinson)话说“谁会相信这该死的理由!”

第十章“两房”开始
“两房”=房利美+房地美
房利美公司(FederalNationalMortgageAssociation,简称:FannieMae)的前身是美国全国抵押贷款协会,于1938年根据美国国会一项保证住宅市场公正和稳定性的法案建立,以支持大萧条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由于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抵押贷款周期长,风险高,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接待这类客户。ZF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成立了二级贷款市场,由抵押贷款协会从银行收购住房贷款,即可降低金融机构承受的风险,也可再继续向购房者贷款。房利美公司则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来将抵押贷款转化成再流通资金,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房地美(Freddie Mac,NYSE:FRE,即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是第二大的美国ZF赞助企业(GSE,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商业规模仅次于房利美。1970年由国会成立,作为旨在开拓美国第2抵押市场,增加家庭贷款所有权与房屋贷款租金收入。
这二家属于ZF发起类公司,随着自我发展及房地产业的上行,几乎达到了堪称绑架ZF的地位!
2004年,时任房利美总裁的丹尼尔·穆德(Daniel Mudd)在给老板的备忘录中写道:“我们总是获胜,我们不接受任何人的哭泣求饶,也没有碰到任何有组织的政治反对者。”
这种自负,让他们最终涉足衍生品交易,并采用过激会计方法,以致被查出有操纵利润的行为!

本章,保尔森努力获取国会对于ZF接管“两房”的支持!在不少质疑中,被戴上“社会主义者”“紧急救援先生”等帽子。
情况很糟糕,太糟糕,真的非常糟糕了!

第十一章“两房”继续,搀杂其他
2008年保尔森带着家人前往北京观奥运,依然无比关注雷曼自我救赎的进程!其中韩国开发银行或有之收购洽谈就是重点!
电影《大而不倒》中韩国人来雷曼商量购买相关资产事宜,描绘了很准确的当时场景回放!
在关于按照1.25倍净资产还是1.5倍的问题上,雷曼老大富尔德显得那么斤斤计较,充满了价值投资腔调的“哼哼”!
结局当然是,韩国开发银行被惹毛了,直接撕破所谓“雷曼试图寻求一个无限信贷支持,想利用韩国发展银行的资产来救起落水的雷曼!”
于是,挥挥手,不带走一片纸!

当时的危机实质确实就是流动性危机。几乎全部的各类金融机构都将利用大或者较大的杠杆,去参与金融游戏。
抵押与再抵押,保险与再保险,层叠数字间。而诸如AIG虽然看起来资产价值比负债价值高出780亿美元,但多数资产分属71家子公司!
这些子公司都各自受到所在州监管,母公司要出售这些资产可不容易!
联邦ZF对保险业没有进行监管或监督,但各州的保险委员会和监管者却握有监管、限制保险公司出售资产的权利!
更重要的是:州一级监管者的责任永远都是保护投资者!
因此,AIG想要通过出售资产迅速筹资,满足流动性需求,事比登天啊!

这就是美国金融业、监管、投资者的三角关系实情。也是大到不能倒的机构与企业,不得不被联邦ZF救助、接管的实质!

第十二章 混战
雷曼股价开始滑向个位数!富尔德再也不能硬起脖子对他人要价了!
季度亏损报告却在持续!
正当美联储及美财政部高官继续为雷曼伤透脑筋的时候,AIG的CEO罗伯特·维纶斯塔向纽约联储主席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求助开放贴现窗口,以便获得低息贷款!查看原图上图为保尔森的通话记录

目的当然是维持流动性,为了绕过规则,AIG希望可以获得高盛等那样的承销商牌照!
呈上情况说明书外还有一份《AIG交易对手风险敞口报告》这样写道:
“12000份独立合约包含的价值约2.7万亿美元的衍生敞口”
另外还用黑体字描述了细节“与12家主要金融机构集中保有1万亿美元的风险敞口”。

即意味着,若AIG倒闭,整个金融体系都会殉葬!

大到不能倒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7 01:22:42
第十三章 狂跌
2008年9月10日星期三,雷曼公布158年来最大季度亏损,创历史地亏损39亿美元的Q3财报,并宣布资产拆分计划。

美林CEO看见雷曼公告底部一条不起眼标题:公司仍将尽力寻找一切战略替代性方案从而使股东利益最大化!
这是什么意思?啊=雷曼已经准备接受一切可能的开价!(我们要学会辞藻的解读)
富尔德之流,崩溃了!

戴维·艾因霍恩(David Einhorn),纽约60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经理(绿光资本 Greenlight Capital )。
在雷曼总部不到半英里的办公室和同僚收听了富尔德的解读,他不敢信自己的耳朵,因为雷曼居然还在试图逃避对垃圾(毒资产)的减记!
这是操纵!
查看原图
不过,按照华尔街的规矩,在发布会QA中,某些具体数据和执行性的公开质疑,是不能深究的,因为这不是适合摊牌的场合!
当然,这不妨碍多空双方的自我判断与自我方向前行!
发布会结束,雷曼股价在上午上扬17.4%,下午还是转跌!

来自英国的巴克莱一幅意欲收购的姿态,而华尔街的其他怪兽们:大摩、高盛、美林、美银等,都在角落中窥视着!他们想的是捕食或者风中血腥的出现!
而美联储也有自己的盘算,请看P292,圣路易斯联储前主席威廉波尔(Willian Poole)演讲:
“美联储1975拒绝帮助纽约市,1979年拒绝帮助克莱斯勒,但是在贝尔登这个先例之后,下一次再拒绝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我估计,除非美联储拒绝向一家大型且颇具影响力的公司提供帮助,否则谁也不会知道美联储贷款的界限在哪里。”查看原图

几天后,股价再度暴跌到4.22美元/股!富尔德也被要求从纽约联储董事会主动辞职!这样,联储就可以干净些!
而那时候,保尔森、盖特纳等依然明确表示:ZF绝不救市!
国会议长也持有这种观点!反之,大家心知肚明并有趣的一个事实是:布什总统的弟弟(佛罗里达州前州长)杰伯在雷曼担任私募股权投资顾问、布什总统的表兄乔治·沃尔克是雷曼执行委员会成员!查看原图

美林、AIG也正不断因为评级降低、抵押贷款流动性萎缩,直接导致现金流崩塌中!
求助巴菲特的电话再度响起!试图鼓动他投资AIG100亿美元,得到的答复是:“我手头也有点紧张!”
当然,对于AIG的不动产及意外伤害险业务,巴菲特表示有兴趣看看!

雷曼的股价,已经冲向3.6美元以下!

第十四章 周末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紧张的周末!
纽约联储大楼,曼哈顿的金融区的自由街33号,一座12层的意大利风格建筑,占据了华尔街以东整整一个街区。
地下金库窖藏600亿美元黄金!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雷曼的命运被寄予此楼!
2008年9月12日,星期五,盖特纳和保尔森召集华尔街所有主流银行CEO于下午6点集结于此!
大佬们被要求分成几组,各自带领团队,估算雷曼的不良资产价值、制作各银行投资雷曼结构表、测试破产宣布后的压力!

搞笑的是,其实雷曼10年前就几乎over掉一次!
那是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当时第二张多米诺骨牌就是雷曼!而富尔德也是满腔愤慨地表示“现在留言满天飞,被让我转到散播的家伙,否则碎尸万段!”
好,现在雷曼终于排到骨牌第一位了!应该恭喜啊!

银行家和团队们开始疯狂的周末!

插曲是,巴菲特再次拒绝AIG提出的250亿美元出售其全美财产险业务!
p344,非常值得您一读的细节描绘!

值此同时,美林正竭力想引发美国银行的并购兴趣,但又遮遮掩掩,似乎真的待字闺中,从未出阁(实质为荡妇一条,底裤将输);
不仅如此,周六,保尔森看见一页纸,上面记述AIG的现金流,最迟周三,面临50亿美元到期兑付的要求,这个窟窿真不小!这页纸是
克里斯多佛·佛劳尔斯(J. Christopher Flowers,JC·佛劳尔斯公司创始人)给保尔森看的!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他这家全球最大的、专注于金融领域的私人股权投资机构的头号猎手,保尔森从震惊中清醒后说:“他才不想挽救国家!他根本就是这个麻烦的源头”查看原图

当然,AIG还是有手段应付一下。他们从纽约州立保险部门总监那里得到批准,抵押保险监管资产获得约200亿美元资金。且还获得再融资200亿美元的许可,并且憧憬从伯克希尔再保险公司获得50亿美元贷款许可!

就剩雷曼了!
雷曼核算结果出来了查看原图

真的有410亿美元现金资产吗?还是240亿?亦或更小?

“在运用复杂技术时被其傲慢所迫,不敢追寻本源;在凭借经验常识时被其偏见所惑,不能廓清迷雾。这正是风险评估的两大误区。雷曼帝国的崩盘告诉我们,在评估风险时,要走出傲慢与偏见的误区,将现代技术与经验判断有机结合起来:用经验常识来判断整体环境和方向,保证技术的准确;用技术的理性来扭转经验直觉的偏见,不让非理性的行为来影响决策。”
这是《风险评估:走出傲慢与偏见的误区》一文,说得很透彻了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stragymanage/20090317/16285988027.shtml …
查看原图
本章结束的时候
AIG又被摩根大通发现存在融券业务新增损失200亿美元,因此他的总窟窿就扩大到600亿美元了!令人震惊!
美林正在憧憬可能以每股30美元的价格(周末收盘只有17.05美元)被美国银行并购,不过这是单相思!

第十五章 倒闭
2008年9月14日 周日上午8点!累得像群狗的华尔街银行家们又回到纽约联储大楼!
巴克莱制定收购雷曼的计划,唯缺330亿美元不良资产融资,请在列的12位巨鳄们集体筹集!

可惜,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表示:NO!
这笔交易撤销了!
当时一位清醒者斩钉截铁地告诉大家“若雷曼倒闭,一定会影响到英国”,回头看,何止英国啊!那是全球!
这人就是罗基·科恩,沙利文-克伦威尔律师事务所主席,我们本文开头提及的“大而不倒”一词的创作者。

倒闭!周一就申请破产保护!
周日下午,美国ZF为所有大银行设立紧急交易时段(哦,这是周日啊,我没看错吧!),以便大家得以平仓与雷曼有关的资产!
最后成交了10亿美元,均会计入周一开盘交易中!

美林终于和美银达成交易!29美元/股!让人难以置信,文中采用后来一家报纸描述,这就像沃尔玛收购蒂芙妮一样!查看原图
现在,压力全部降临AIG

第十六章 宣布
2008年9月15日周一晨,保尔森向小布什汇报了雷曼破产的事宜,得到回复“谢谢你的辛勤工作,希望事态能够尽早稳定下来。”

雷曼大楼南面树立一座“耻辱墙”,上面贴满富尔德和格雷戈里的照片,并标着“阿呆和阿瓜”!总部巨大的交易大厅中弥漫一种可怕情绪,员工们不仅震惊,而且异常愤怒!
因为他们太多的期望是寄托在公司股价上!
这种情绪直到以后很久,依然挥之不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7 01:54:17
第十九章 TARP
9月22日周一,高盛+市场,都在担心自己的资金需求会越来越大,他们四处出击寻找可融资对象,中国、日本、波斯湾!
当然,还有一而再,再而三地咨询巴菲特!
9月23日周二,最后达成我们所共知的那50亿美元:
优先股50亿美元,股利10%,同时允许巴菲特将优先股以115美元/股(当时股价为124美元多)转换为普通股。
高盛董事会出于巴菲特入股会鼓舞市场信心、或可筹到更多现金的理由,批准交易!于是巴菲特就带着孙子们去了DQ!
请注意,去吃DQ前,巴菲特的出价中还包含其他一些交易中止条款:
----2011年之前,高盛的4名高级管理人员最高不能抛售他们所持有高盛股份的10%,即使离开高盛也不行,除非巴菲特先抛售了自己的股份;
巴菲特解释为:“如果我买了一匹马,我也会同时买下它的骑手!”

2008年9月23日交易被公告!虽然引发暂时“激动”,但11月21日,高盛股价依然跌落到53美元。查看原图
巴菲特在危机期间,并非只出手一次,间接的应该还有---富国银行并购美联银行案!
当时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这个政府机构主导下,美联银行似乎只能以1美元/股的价格售予花旗了,因为富国银行之前以不能承担未知风险为由拒绝了!
不过一切都在2008年9月29日深夜改变了!查看原图
这个巴菲特为单一大股东的全美最佳管理银行的管理层突然发现,从9月30日起,一项鲜为人知的税收法律将被实施!
这条新规将允许富国银行把美联银行资产账面价值的缩水部分从富国银行的收入中扣除,这将在为合并后的银行节省数十亿美元的税赋!
于是,富国银行当时的CEO理查德-科瓦切维奇(Richard Kovacevich) 马上致电已经与花旗达成交易协议的美联总裁斯蒂尔,给出7美元/股的价格,终于让美联董事会不惜与花旗违约,而重新投入富国怀抱!

现在就是这个拯救方案了!
TARP方案:
2008年10月3日,作为《紧急经济稳定法案》的一部分,“不良资产处置计划(TARP)”得到了国会的通过。
TARP意旨在于“在当下市场中的主要挑战,即投资者很难为不良资产定价,亦不愿冒险投资,因而我们现在的计划就是去购买并没有多少需求的资产”
换而言之,通过创建一个不良资产市场(toxic assets market),提出计划的保尔森希望能终止价格下跌和破产的恶性循环:这是继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后,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最大程度的介入。查看原图

在10月3日救市计划通过后,保尔森所率领的财政部就夙兴夜寐地游说全球机构和市场投资者,同时在内部组建金融稳定办公室实施救市计划。查看原图
不过,第一轮投票没有通过,使得当日道指大跌7%或777点!创下当时历史最大单日跌幅,后来的千点跌幅,那就真的超级黑天鹅了!
陷入麻烦的岂止是一个华尔街啊!查看原图
TARP通过,巴菲特又出场了!既为了可能的利益,也为了需要的爱国,更为了依然不稳的市场!
P573,巴菲特向保尔森提出书面建议,并表态愿意拿出私人资金的20%(1亿美元)予以支持计划实施!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本章最后是,摩根斯坦利终于得到日本最大银行“三菱UFJ”的90亿美元购股权款,那是2008年10月13日周一。
因为当天为哥伦布纪念日,市场休市,无法电汇,三菱直接开具巨额支票来按时兑付!查看原图

不过,90亿美元买入的标的已经从9月29日“60亿美元可转换优先股+30亿美元普通股”升级为10%年息的“78亿美元可转换优先股,每股转换为普通股的价格为25.25美元+12亿美元不可转换优先股”。
交易完成后,摩根斯坦利一级资本率将达到15.5%,远高于美联储6%的“资本良好”标准。

回顾TARP方案的诞生,财政部国际事务部助理部长尼尔·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担任保尔森金融稳定办公室的临时负责人,成为监控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关键人物),早在2008年4月初写的备忘录中就概述了“打破玻璃”计划,这也就是后来用来应对金融危机的“TARP”计划雏形。
请看当时这份超级简单的“打破玻璃”计划书。查看原图

第二十章 实施
TARP中的2500亿美元计划用来直接对银行进行注资!
而注资是有代价的,保尔森等认为初期设定5%利息回报较为合理。另外,部分股权被政府买入,也就意味着国资介入私人银行,更引发了后来“薪酬沙皇”这个监督官来审查那些受到紧急援助的银行高管薪酬支付。

影片《大而不倒》中,描述为9位银行大佬被请到保尔森办公室,签署同意救援书。美国银行250亿美元、花旗250亿美元、高盛100亿美元、摩根大通250亿美元、摩根斯坦利100亿美元、道富银行100亿美元、富国银行250亿美元!
强烈表示自己不缺钱的就是富国银行,因为他们有被N多人求助的坚强后盾----巴菲特之伯克希尔!查看原图

2008年10月14日下午6:25,当首批9大金融机构都签署援助计划书后,本书就告结束了!
而金融危机,显然继续沿着轨迹发展!
笑过之后危机解决了吗? 不,九大获得1250亿美元定向投放并没有使得各大银行放出贷款于弱小者,就像我们的4万亿后一直没有引来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正常化一样。

直到各国联手,包括我们国务院伟大的4万亿之后,才有了2009年3月初开始的绝地反弹!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政府行为,无论是美财政部、联储还是SEC,能做的只是延缓趋势发展的脚步,无论是疯狂上升还是绝望下跌,他们能做的只是延缓,而不能阻止!
1250亿也好、7000亿也罢,都是沙包,堵江河决堤靠若干沙包有用吗?片中保尔森及其幕僚充分诠释了危机的内涵。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银行是有足额偿兑所有存款能力的,他们无非是拿着1万元干20万元的事情,而大到不能倒的意思是“他们在拿100亿干1万亿的事情”,目的?
再清晰不过了,赚钱啊!赚快钱,赚大钱,赚眼下能赚的所有猎物的钱!代价?鬼才会关心,那是风暴来的时候再说的事!
  
因此,面对风暴狂浪劲吹时,信心----只有信心的恢复才可以真的遏制银河漩涡般的资本市场衰退,否则从坐着奔驰去美联储开会到街上排队领救济食物,就一夜之隔!
那金融杠杆能放弃吗?就现代世界而言,已经不可能放弃,在资本利用率马车,行驶速度已经很高的今天,任何刹车形式都可能引发倾覆与侧翻!两房事发前,不是没有探讨过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问题,当时政要们想的是---软着陆!

美国财政部,雕像是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查看原图

结束:
当结束本书阅读的时候,我们不妨回头再看这张照片!
雷曼大佬富尔德步出国会听证会的时候,遭受惨重损失的普通投资者对其愤怒抗议!查看原图

那段令人痛心的日子,有的自我修复了,有的却永远被灼伤!
有一部影片《入侵华尔街 Assault on Wall Street (2013) 》描写了一个普通美国人被深深灼伤后,直接报复华尔街的故事,情节虽虚构,情绪却真实!
之前我写了影评《狙击华尔街》
http://xueqiu.com/6847723845/2411059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6 08:58:41
确实是一种非常期待的气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