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发现了63处标点错误,郑州一作文培训教师彭帮怀将江苏教育出版社、河南省新华书店、国家教育部告上法庭。他说“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这些教科书上都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字样。(11月13日《河南商报》)<p> 有网友称彭帮怀是小题大作、吹毛求疵,是十分迂腐的“刁民”,认为“标点错误又不影响学习,别以浪费司法资源为代价哗众取宠!”笔者却认为,如此看法实在荒谬,教材的编撰事关重大,绝不能含糊。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识别能力有限,使用这样的教材,必然会给他们日后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即使是教材的标点错误,也需要较真的“刁民”来捍卫。</p><p> 教育是一项公众事业,教材的出版也应接受公众监督。近年来,教材出错的事件时有发生。然而,每当有人质疑教材出错时,教材编撰者们或以权威者的姿态保持沉默,或说这些所谓的错误属于正常的学术争议范围,没有绝对的正确。</p><p> 要知道,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再是一本教材包打天下的时代,各种教材百花齐放,编撰者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而教材评审组往往只有几名评委,他们要评上百本的教材,有的错误没能发现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公众需要的不是教材编撰者们不犯错误,而是他们知错能改的精神。</p><p> 教材的要求高于一般书籍,必须千锤百炼,严格把关。然而当一本教材中出现63处标点错误时,我们要考虑和反思的就不应当仅仅是这些错误和几本书了。我们要问,出版社、发行机关和教材审批机关,尽到出版发行监督管理的责任了吗?从监管者,到出版社,再到各个学校的教师,为什么都没有发现?</p><p> 因此,这个“刁民”彭帮怀的官司值得打,而且必须打。因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