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您邀请我在这个帖子下发言,我就说些问题,不是来刁难陈博士的,而是认为我们的经济学家不应该是老谋深算的商人而是
经邦济世-学问的实践指导者。
1)在这个论坛的政治经济学版块,很多人把“私人”自己的赚钱等同于社会财富的增加。进而本质上企图先否定财富的来源问题。那么,即便从微观角度上讲,如果一个国家的全部商人都不能明白财富的实际来源,那么这个国家的商人是如何赚钱的。
我认为这个不问题不应该在这个论坛的高端层面依然被用“全部的个人都赚钱了,社会也就更富有了”这种经不起驳斥的表述来敷衍过去。因为我相信以陈博士的契约理论研究深度是明白这当中的矛盾是阉割掉意识形态后的所谓经济学所无法解决的。
2)当我们说商业战略的时候,我们这里更多谈西方已经成熟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的发展部署。我认为这不是因为我们崇洋媚外,而是我们的企业巨头即便已经能够通过施加政治影响来为自己的经济利益铺路,但依然表现为结果导向的tendency(我不喜欢炫耀自己的英语,虽然我一直批评这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版块中那些不学无术之徒的英语翻译能力,但我认为汉语中缺乏这样包含“癖好、倾向和意图”三者结合的复合意义词)。这个结果直接把赚钱——这个过程的结果当作目的,而不是把过程的落实当作目的,并且混淆了目的和目标两者的区别。这个忽略最终使得我们的企业实际上完全谈不上战略。
说到这里,我想请陈博士能够就“战略”这一概念做一个通用的定义,并且使得这个通用的定义能够通过被加以企业或者商业这样的定语来成为一个经济学专业上的术语。当然,我愿意在别的地方阐述自己对此的定义,以供互动。我希望这个互动是因为我对目前教科书上涉及于此的相关概念的定义不满意。
3)我很赞赏陈博士同时把商业战略和公共经济学这两个层面的经济学领域结合起来研究。我想请陈博士就这两个领域的异、同及其联系做一阐述。
4)在引入过公共经济学以后,我想请陈博士回到商业战略上,就商业战略如何不是表现为个别企业或者集团公司的战略,而是表现为社会化大生产下进入流通领域为交换而生产的关系群具有共同的协调过程作一些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