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下降趋势变缓,有企稳迹象。城镇化需要超发货币,消费也需要超发货币,解决贫富差距需要超发货币,工资倍增计划也需要超发货币,控制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也需要超发货币。结论就是:中国即将开启印钞机,超发货币。最后弱弱的说一下,不是有很多地方政府债务嘛?还有比印钞票更简单的解决办法吗?
通货膨胀
上限防通胀,下限保增长,这是总理的原话。说完了增长来说通胀。为什么通胀如此的重要?通胀说白了就是商品的价格贵了,商品贵了,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买到的东西自然就少了,这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一个灾难,本来就水深火热,再搞些意外出现,那是要把人逼上绝路的,如果把一群人逼上绝路对于政府来说,意味着什么?当然如果商品贵了,但是收入的增长更快,这个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买到的东西更多了,生活有改善,有希望,才有盼头。通胀可以按绝对值分为三六九等,温和的通胀是可以容忍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是常态。但是恶性的通胀是致命的,一旦发现某类物品有涨价的趋势,比方说盐,全民抢购,后果你懂的。所以通胀必须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关系,如果完全分类,有四种可能的选择,高增长低通胀,高增长高通胀,低增长高通胀,低增长低通胀。从历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经历了97年到07年的辉煌10年,高增长低通胀,但是这种状况很难持续保持,那么后三种选择就不是不可能了,低增长低通胀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几乎不可能出现,而低增长高通胀是一个死结,一旦发生就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如果非要在后三种选择里面挑一个,只能选高增长高通胀,因此如果非要给政府一个二选一选择题,一定先选择稳增长,其次才是通胀,当然如果高增长低通胀则是最佳选择。
如何抑制通胀?这绝对是一个千人千论的话题。先说工业,大概说来有下面几种手段。第一减少货币供给,第二:增加商品供给,第三:降低生产成本,第四,降低流通成本,减少流通环节。第五,部分生活必需品国家干预,严厉打击炒作。
减少货币供给,投资减速,城镇化停止,政府支出减少,总需求萎缩,企业生存艰难,融资成本大增,股市大跌,这个代价是谁都承受不了的。因此减少货币供给这条路行不通。不仅行不通,还需要往相反的方向走,在增长里面本人分析过,国家一定会超发货币。超发的货币会引起一定的通货膨胀,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沉淀超发的货币,如何沉淀?聪明人应该有答案了,暂时先不说。再说增加商品供给,扩大生产,这个可以有,国家也一直在努力。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资金支持,降低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门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融资的渠道,这些话耳熟不?说白了,就是提供企业所必须,扩大生产,增加供给。但是客观的说,近两年这方面政府做的不够好,通胀来了,开始紧缩货币,导致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从而导致更严重的通胀,,思路值得商榷,还有一点,房价高,绑架了中国经济,政府不敢轻易的放松货币政策,害怕增加房地产的调控的难度,这也正是现在很多人看空中国经济的原因,以及经济确实存在结构性问题的根本所在。第三,降低生产成本,给企业减税,通过技术革新增加产量,制造业往西部转移,往农村转移等等一系列的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减少工人工资这条路走不通也不可取,从长远看,企业的工资也是同步增加的,别人都在增加,你不增加会导致生产积极性下降,一旦我国内需的潜力被挖掘,企业完全可以销售更多的商品来获取利益,承担更高的员工的工资。第四,降低流通成本,(不分工业农业),现在的电商发展迅猛,客观的说电商的出现,以淘宝为代表对稳定物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尽量的减少流通环节,包括很多城市正在试点的农超对接,都会极大的稳定物价。未来如果取消城市的各种摊位费,进场费什么的,物价是有极大的潜力被控制在一个很低的范围之内的,即使超发货币也依然前途无量。当然这个超发也是有一定的幅度的,不能是无限制的,那是要出乱子的。本文所谓的超发,就是M2的增长会逐步的大于近年来的平均增长率,呈现一个加速的态势。第五,部分生活必需品国家干预,比方说粮食,日化用品等等。
再来说说农业,我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看到这里是该骄傲还是应该感到危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全球盛宴,具体表现为你需要什么,我就涨价什么,原油,有色金属,铁矿石,玉米,大豆,前几年价格飞涨,不断涨价的背后是对自身安全问题的考虑,我国耕地面积和人口的不平衡导致了我国某些生活必需品需要依赖进口,是典型的受制于人。为了把自身的安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面,迫切需要尽一切可能的增加粮食生产,增加耕地面积,确保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可触碰。城镇化应运而生,城镇化说白了,就是向空间要住房,尽可能的增加耕地面积。同时推广农业机械化,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通过工业,第三产业来消化,从而增加GDP,最终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所有人能活的更好,当然这个不是大跃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耕地面积增加了,自然会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通过对农民的补贴来平衡农产品价格,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个方面政府做的不错,思路对头,只是力度还应该更大。
其实说通胀不是目的,只是一个过程,最终将论证一个观点,超发货币是必然,不用过多担心通货膨胀的问题。当然超发的货币也是要引导的,如何来引导超发的货币?精彩即将上演
楼市,股市
看了一下回帖,反对意见的多,支持的少,但是极端的为了骂人而骂人的还真没有,谢谢了。
股市严重伤害了投资者,这点无需多说,客观存在。南京有一句古话叫不怕输的苦,就怕断了赌。只要这个游戏继续下去,胜负未可知,哀莫大于心死,心诺在,梦就在。本文正是要把股市彻底扒光,从逻辑入手,如果从本文中您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欢迎大家拍砖,如果未来中国股市没有走盛世之路,本人不逃避也不玩消失什么的,欢迎来鞭,如果未来股市真的如本人所说,记得请我喝杯酒。还有,如果写文章可以有钱拿,记得提醒我,不拿也太亏了。
还有申明一点,货币超发一直是事实存在,M2的增长速度数据挡一眼就知道了,并不是我喝多了胡扯。为什么货币超发,依然没有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股市依然下跌,中小企业依然会缺钱,甚至银行都一度钱荒,这跟央行的政策有关,央行紧缩的是现金,是真实的货币本身,是流动性最活跃的那部分,紧缩这部分资金对于企业对于股市的伤害是致命的。但是是什么导致了明知道有极强的副作用,依然义无反顾的吞下去了?答案就是, 通胀,楼市。
通胀来了,紧缩货币,加息加准备金,紧缩M0,企业缺钱,生产停滞,继续加大通胀,典型的恶性循环。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循环,穿插在里面,只是绝大多数人没有发现而已。等一下说。
如果说这几年最热的话题,一定不是股市,是楼市。不断上涨的楼市吸引了公众的眼球,有房的一片欢呼,没房的一片骂声,媒体,专家,政府轮番出马不断的论市,各种话题也层出不穷,高房价的背后带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激化,戾气,极端犯罪案例不断的出现,不断挑战社会的底线。房价到底会如何?有泡沫吗?会不会下跌,什么时候下跌?
房地产为什么会涨,相信长期关注天涯的人都知道,再听我唠叨一遍吧。大量的人口涌进城市,导致了大量的刚性需求,房价改革开始,政府参与,银行放贷,开发商捂盘,房价节节攀升,投机客出现,热钱涌入,房价继续高涨,市民发现,哇,原来房子是可以赚钱的。因此要调控房价,不能简单的从价格入手,通过资产价格的调控是片面的,越调控越涨正是这种调控的悲哀。推动城镇化建设,可以抑制高房价,对房价绝对是一个利空,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必然导致制造业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否则根本没法解决那么多新增加的人口的就业问题。一旦这种趋势形成,一线城市的刚性需求必然下降,对房价来说,这是致命的。
政府需要逐步从土地财政抽身,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还赌球,这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必须勒令改正。还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既然政府是既得利益者,靠土地财政搞到了很多利益,那么政府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债务呢?钱多了,就开始自我膨胀了,大搞城市建设,形象工程,腐败。必须从行政的手段逐步规范,虽然阻力很大,但是当这个毒瘤开始影响整个机体的功能,就必须割掉。当年的军队可以搞企业,利益有多大?不是说叫停就停了。
还有什么可以手段来刺破房地产的泡沫不?有没有?如果你把房地产当成一只股票来看,一只连续上涨十几倍的股票,早就严重透支了基本面,所以泡沫一定存在,但是这个泡沫如何被刺破?一只庄股如果不想面对自弹自唱的尴尬,必须大力的忽悠更多的人来参与这个游戏,并且还要让这些人预期房价还要继续进一步上涨,从而影响更多的人,一旦主力出货或者越来越高的房价导致参与的人越来越枯竭,整个游戏就到头了。问题是有没有可能诱惑主力出货?或者逼主力提前出货?当然有可能,首先要继续保持政策上的高压,从热钱内部瓦解,其次,启动股市,让股市的赚钱效应把摇摆的资金从房地产吸收到股市里面来。热钱的本质就是向利益最大化的地方流动,但是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如果热钱出逃,有这么多接盘不?如果放开限购,房地产成交量放大,价格是冲高回落,那么我就无话可说了,你懂的。
说了几天的废话,终于说到正题了。股市的本质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融资,为上市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其次,股市具有沉淀货币的功能。暂停IPO已经一年了,融资的功能废了一大半,这是国家不愿意看见的,未来即将重启,如果继续走低,压力可想而知。其次,股市的不断的下跌是不断的资金流出去的过程,这些流出去的资金不会自己跑去填海,于是物价涨了,房价涨了。然后加息了,加准备金了,再然后企业死了,通胀更严重了,继续加准备金,结果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通胀的数据,通胀最高的年份不是2006,2007,是股市大跌之后的2008,大量的资金出逃股市,导致了物价飞涨。
股市本身是不增加财富的,是一个财富转移的过程。不存在股市所有人都赚钱了,即使上证涨到两万点,也仅仅是账面利益,虚拟资产。所以未来股市盛世来临也别忘记了,找时间兑现收益才是正道,否则终究是黄粱一梦。
股市的背后是资金,曾经我们都接触过这样一个数学题,一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进水多长时间放满,出水多长时间放光,然后两个水管同时开,多长时间放满?其实股市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进水口,资金流入,一个出水口,IPO,再融资,大股东减持,这是显性的流出,至于隐形的张三儿子要结婚,卖了多少股票之类的不考虑。回忆一下,压垮上一轮牛市的稻草是什么?中国石油上市。当开盘开在48元多,市盈率60倍的时候,空头一片欢呼。后来是什么情况我就不说了。只要股市的资金不断的流出,即使10倍的市盈率都可以往8倍走,破净也可以成为常态,因此股市要走好,必须有强力的资金作为后盾,今年创业板猛涨,正是因为它的盘子小,需要的资金量小,可以以点带面。请问,在紧缩的货币面前,还有比这更好的策略吗?
前面的文章分析过,超发货币是个必然的选择,超发货币可以解决政府债务危机,变相的赖账,超发货币政府需要考虑现有的货币保值,比方说社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大社保入市的力度,投资产生收益来对抗货币超发的损失。为了沉淀这部分货币,必须通过先启动股市来吸收。启动股市,重启IPO成为常态,更多的上市企业可以生产更多的商品,从而稳定物价,增加出口,诱惑房地产热钱出逃,启动股市还可以诱惑高达40万亿的居民存款入市,从而降低这些货币可能出现的对物价的推动。当这些货币被股市吸收,股市迎来盛世还有疑问吗?一个大国,首先是一个资本大国,没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还谈个狗屁的中国梦,这点政府肯定有共识,如果股市继续下跌,带来的后果是什么,有心人可以去分析,孰重孰轻?如果你是这个国家的管理者,你负责带领P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你会不会启动股市?如果非要说政府不管P民死活什么的,我请问,P民都光了,政府还存在不?有人一定会举出N多的例子来反驳,那些例子的背后说白了一定是利益的纠葛,比方说转基因的问题,假设不进口转基因大豆,你信不信食用油要200元一桶?
天涯有很多人建议大家去买美元,买美股,美股处于什么位置?股票本身不增加财富,任何市场都一样,一个玩的高处不甚寒的庄股,一个既希望货币贬值来转移危机,又惧怕美元崩盘导致资本撤离,一个需要大量进口的国度,一个零储蓄的生存现状,一旦发生危机将面临什么?有人到处说外汇损失什么的,如果美国完蛋了,中国所有的外汇扔进太平洋都是大赢家,何况美国完蛋也不现实,但是危机确实实实在在的,美元已经玩上了瘾,通过货币来剥削全世界。还记得蒙古不?90年完蛋了。美国呢?没有谁比谁傻,欧元的成立正是反抗的开始。还有很多,慢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