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296 14
2007-11-19
作者:罗建法

  提升劳动者的收入水准,使之超过通胀增速,可释放出巨大的消费能量,应对涨价危机,并由此造就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的条件之一,也是使国民生活品质保持稳定的基础工程。

  目前,物价普遍上涨在社会层面造成了很大压力,相关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寄希望于单纯的“抑制”法来化解物价上涨的危机,事实证明此路可能不通。大禹治水的成功,在于疏而非堵。同样,目前物价上涨符合正常的经济规律,要应对目前普遍的涨价危机,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民众收入。

  国民收入的普遍增加,将极大地稀释物价飞涨带来的压力。事实上,早在几个月前,

肯德基
麦当劳
等在华企业,已经走在前面。麦当劳的中国员工全部涨薪30%,很多有远见的企业,也纷纷步其后尘。

  在社会经济领域,普遍性的涨薪,将形成一个类似日本经济腾飞时期的普遍性国民收入增加,并最终经过消费升级,达到产业升级,完成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飞跃。

  1960年年底,日本池田内阁宣布实施为期1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其第一个措施,就是提高工资,并且建立广泛的

社会保险体制。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实际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发起了一场消费者革命,并成为了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日本发生了三次消费革命,而消费革命,也引发了日本的产业升级,以小汽车为例,小汽车的普及是在70年代后半期,此时制造业工人工资在20万-25万日元,当时每辆售价平均约为100万日元。大约等于一般工人5个月的工资。在国民增收的大背景下,日本的汽车市场在60年代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1967年国内总生产量达到300万辆,超出了当时的西德而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大国。

  而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生产了占美国30%的消费品,但工资水平仅为美国的4%。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人均收入水平增速已经连续多年低于GDP增速。

  收入的不足,制约了国民消费能力。目前,中国企业都呼喊开始品牌时代,但现状却是,价格战依旧风行。由此导致的一个问题是低端商品迅速普及但是无法升级,企业没有足够的利润投入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只能在低端徘徊。

  提升劳动者的收入水准,使之超过通胀增速,是释放出巨大的消费能量,并由此造就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的条件之一,也是使国民生活品质保持稳定的基础工程。中国企业要群体性崛起,对外要提升产品附加值使产品摆脱低价依附,对内要靠日益扩大的内需市场。与其徒费心机压制国际原本的材料价格上涨,不如回过头来,首先厘清国内的分配与货币政策,为发展内需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罗建法(北京 学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1-19 16:56:00

在我们的医疗,住房等关系人们生存头等的大问题还没有解决时候,我想很多人肯定放不开来消费,试想一下谁不想享受社会的进步,但是我们很多人还生活在最基本的初级生活需要阶段.不能拿自己的保命钱来消费啊.只有确保了明天我还能基本活下去我们才能消费今天的积蓄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9 18:08:00

请问中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多少比例?
怎么落实给农民“涨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9 19:47:00

关于“涨薪”,谁都希望涨,可薪水涨了,物价还会跟着涨啊,卖东西的人怎么可能看着别人涨薪,自己不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2 23:28:00
这只会更快的加速通货膨胀.我觉得应该从外贸资本和国内供给这两方面入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3 01:20:00
分析得有一定的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