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价值概念错误--愚蠢的中国人是马氏魔术最可靠的托之二
本人原本希望维持马克思理论在目前这种混沌状态一直下去。中国人无法打破这种愚民的东西,还是让它继续存在下去好。
看了“
YJDWII”的帖子,感觉这种局面难以再维持下去,不免有点惆怅。
“
YJDWII”在前面已经开了路,现在只能顺着这条路做点整理工作,也算是一点有益的补充吧。
马克思在价值概念上一直是自信的,这种自信来自于他的哲学基础和从商品交换开始的研究切入点。将哲学认识方法和商品交换的叙述演绎的无人能轻易从中看出破绽。致使众人相信他的理论跟着他学说走。这也是我国目前状况现实反映。
下面说马克思在价值概念上的错误问题。
马克思将价值定义为人类无差别劳动的凝结。至于这样定义对不对,此贴先不讨论。先探讨一下将价值定义归于人的劳动对不对。
马克思从人类社会的角度观察人的经济活动和从商品交换的等价过程来看,将价值归于人的劳动,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逻辑结构。可是人类全部劳动者的智慧远不是这么简单,如果逻辑这么简单,人类社会的进化不会那么漫长久远。其复杂经济运动过程和内部机理远不是我们可以经过这样简单思考和逻辑所能认识和反映的。
1、将价值等同于劳动,在名词的概念和解释使用上就是重复。
2、商品价值,在马克思那里指的是什么?在这个概念上马克思对人们的误导最深。价值与价值量由于计算不同是有明确区别的。商品价值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就没有人知晓了。(谁能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说明?)
3、将价值归于劳动,劳动量的多少决定了价值量。这个逻辑关系是错误的。例如某物品的价值量表示所含有的劳动量是一定的,在劳动量不变的情况下价值量是不变的。但这种说法显然人们不会认同。该物的生产量变大后(假设该物的劳动量不变),该物的价值发生贬值。解释是:该类物品在社会总价值量中的份额是不变的,也即生产量变大前所占有的社会总价值中的份额与生产变大后所占有的份额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具体的、分到该一物所承担的价值量在生产量变大后是要变化的。随着生产量的变大要变小。显然,劳动量不能决定该物的价值量。(再用通俗的话说,若价值表现的社会关系,则劳动量不能改变这种社会关系)。而是价值量要决定劳动量。
4、价值量要决定劳动量,所以将价值量取决于劳动量、或价值是由劳动产生的就是错误的。
5、社会价值量要决定劳动量,劳动量不能决定价值量,例如,某食物在食用前有社会价值,食用后社会价值消失。但是,虽然食物消失了但社会价值会因此而消失吗?食物所占有的社会总价值中的份额是不会消失的。
6、价值量决定劳动量。价值是主、劳动是从,这种主从关系说明劳动只是价值的组成部分而已。
其实,在上面分析基础上很容易看出马克思的其它混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