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6289 53
2013-10-07
投资人俱乐部:https://bbs.pinggu.org/thread-2662534-1-1.html
--------------------------------------------------------------------
投资实务版-观点-国产乳业终将败北

(奖励20论坛币)订阅投资实务版&分享文库https://bbs.pinggu.org/thread-2658595-1-1.html
投资人-the Investor微博上线:https://bbs.pinggu.org/thread-2640737-1-1.html  


以下内容为市场人士对公司,行业,全球或国内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等的各种观点,供各位参考交流。




本帖隐藏的内容

作者:岗仁波齐

如果要做空伊利蒙牛,现在该出手了,呵呵。

    第一次喝伊利牛奶是1998年末,长期喝惯了牛奶兑水的可怜鞋纸,一喝之下惊为天人,奶香味真浓啊~!从此喜欢上喝牛奶,呵呵。周围的“群众”也一片欢欣鼓舞,纷纷传诵“伊利牛奶真好喝”。那时的伊利牛奶感觉就是横空出世的,迅速占领了广大群众的胃。几个月之后1999年初,蒙牛出来了,靠!居然比伊利还香。去好又多(现在的沃尔玛)准备买几箱,却没有蒙牛,于是去提意见:你们怎么还不进点蒙牛牛奶卖?过了不久,总算各大卖场都有蒙牛卖了。1999年开始牛奶在中国迅速普及,成为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品,一直至今。(其实,那时的伊利蒙牛都用了复原乳增稠剂等,所以很浓稠,口感很好)。

    之后的三聚事件、农药残留等都没有影响国产液态奶的江湖地位,直到最近。

    今年9月初,去看小铃铛前一天,在华润万家购物,一进门就看见一堵盒装牛奶墙,红色的包装很显眼,一看却是法国牛奶,很便宜12.9一升。嗯?商业敏感马上实地考察了一下伊利蒙牛,发现两大国内巨头蒙牛的价格和法国货接近,伊利在促销9.8。马上买了一盒法国舶来品回家喝。一倒出来颜色就不一样,类似于刚挤的鲜奶偏黄色,喝起来滑滑的,没有国内两大巨头产品那样像在喝奶粉,味道也要浓多了。嗯,也许是个别现象,毕竟那次在卖场也没见到其他进口牛奶有这么便宜和大规模促销。

    时间过去了近一个月。国庆那天和家人逛超市买东西,家乐福。居然满眼都是进口盒装液态奶,德国的、荷兰的、瑞士的、法国的、意大利的、新西兰的,还放在比伊利蒙牛还显眼的地方。不死心又去百佳和沃尔玛看看,情况一样。感觉上我们的液态奶市场一夜之间就被八国联军占领了。其中尤其是德国货,完全就是和伊利蒙牛一个价,甚至还稍便宜。这次买了两箱德国的全脂牛奶回来喝,尝过人家进口货的口感味道,边喝又边想人家的牛奶质量,我靠!原来我又当可怜的鞋纸了,还一直喝该死的伊利蒙牛,亡羊补牢,以后和伊利蒙牛BYEBYE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0-7 22:27:36
剩下部分:

本帖隐藏的内容

这两天看亚马逊京东,进口液态奶太好卖了,过万单的销售量。德国奶才卖8.3元一升,这叫伊利蒙牛们如何是好啊?虽然进口货是高温消毒据说会损失营养成分,但估计剩下的好成分也比国内的三聚农药奶要好的多,而且,国内液态奶复原乳啊巴氏消毒啊等质疑一直就没停过。国内一直吹嘘巴氏消毒保鲜味道更好,和进口货高温消毒的比口感味道却居然还不如人家的,这说明原料才是关键,国内兑了水和三聚农药的鲜奶你伊利蒙牛再怎么巴氏消毒它也不会变得巴适。国内原奶采购都是分散的,第一道关质量无从把握,后面再怎么弄也不安全。这要上升到全民道德观去评论?又要拿民革民主来说事?算了,不关我事。看看有没有机会做空蒙牛伊利实际点。

昨天的新闻报道:国内的液态奶大面积缺货,很多卖场两大巨头的液态奶货架都空了。再前几天有深度报道: 国内的牛肉价格连青海西藏都涨了三倍多,因为全国退牧还草场,在栏牛羊大幅度减少。其实我看还有个主因,农民兄弟这几年有钱了,腰板直了,纷纷建起了别墅买了小车还西装笔挺的,又苦又累的放羊养牛从业人员大幅减少,牛羊自然少了。牛肉现在是四十多一斤,能买一只鸡了,不知不觉牛肉在中国成了餐桌上的“奢侈品”。以前高丽棒子旅行团来中国都是直接订一头牛,全牛宴。因为在棒子国内牛肉金贵,据说牛尾巴汤是招待上宾的最高规格,平时棒子们吃顿牛肉就跟我们六七十年代过年似的。想不到现在牛肉居然也远离了一直勤俭节约的中国人餐桌,这叫中国人情何以堪。怪不得这么多走私分子积极走私美洲牛肉,没关税真便宜。现在连国产液态奶也缺货,原因就是原料不足,奶牛大幅减少了。以前伊利蒙牛确实很牛,原来不过是借了全国农民未富的东风而已,现在一旦鲜奶收不上来,发现自己几乎是赤手空拳面对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

国产奶只会越来越贵,甚至所有依托中国原料的产品都会越来越贵而不单单只是牛奶,这也是中国货币超发的副产品。会有越来越多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进口食品物品打败传统国产货走进我们的生活,因为进口的更便宜质量更好。中国的购买力也将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就像美国,而国内的通货膨胀也会因此传导到全世界。中国长久以来创汇累积下来的财富,是时候吐出来了,而且会越吐越快。这里肯定有巨大的商机,想了几年了,最好是忽悠到某洋品牌的国内独家代理权,最好是食品消费类的。想想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7 22:31:50
看看为什么会败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7 22:41:09
本以为是从产业、技术和市场角度分析,加上国外大投行的观点,最后给出统计数据证明的文章。可回复之后看到的确是一篇博文,内容是博主逛超市看见国外牛奶上架,之后发挥其一叶知秋的想象力。最后,我觉得我是被区版主的头衔给骗进来的。楼主在做贱卖区版主头衔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7 22:41:43
好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7 22:45:05
nuomin 发表于 2013-10-7 22:41
本以为是从产业、技术和市场角度分析,加上国外大投行的观点,最后给出统计数据的证明的文章。回复之后看到 ...
看清本主题活动标题

以下内容为市场人士对公司,行业,全球或国内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等的各种观点,供各位参考交流。

作者:岗仁波齐

分享该作者的观点;本人以为文章观点,看似浅显,实则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认为国产乳业身处险境且点到了其致命软肋。

nuomin坛友,如要评论请先读完全文,如果已读完全文依旧认为文中观点毫无意义,那可以以后不参与该主题活动。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