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财富管理公司发布《小微企业调研报告:经营与融资》称:小微企业对获得资金的速度要求很高,可承受的利率也相对较高,而且一旦建立合作后,客户忠诚度也相对较高。
与之对应,在金融脱媒、息差收窄的背景下,不少银行将业务突破口和增长点转移到服务中小微企业上。今年以来,中国银行、邮储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在川分支机构及德阳(微博)银行等本土银行机构纷纷加码中小微金融业务,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不断创新。
大银行瞄准“小生意”
为中小微企业“量体裁衣”
成都乐创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技术为依托的专业运动控制公司,其海外业务今年以来发展迅速。
这得益于中行四川省分行的“高新通保”授信产品。2012年,乐创公司加大国外运动控制产品研发力度,资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口。在很多银行因其“缺乏足值抵押物”拒绝贷款的情况下,中行四川省分行的“高新通保”解了乐创公司燃眉之急,帮助其获得贷款,并完成了相关产品研发项目。
中行四川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通保”授信产品主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无形资产、发明专利价值占比高,固定资产不足等特点,提供融资解决方案,并创新授信模式,由银行、授信客户、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四方参与整个授信过程。
“只有为中小微企业量体裁衣,才能实现银行与企业合作双赢。”中行四川省分行上述负责人透露,该行已推出的“中银通宝”产品系列中,除了支持高新科技产业、文化动漫产业类中小企业的“中银高新通保”外,还有支持环保行业中园林绿化施工企业的“中银园林通宝”,以及发挥四川白酒行业优势,依托重点客户叙做上下游客户的“中银名酒通宝”等各类产品。
中行四川省分行还积极“借力”:对外,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领域、差别化的担保服务市场联盟,通过健全、完善担保体系,联合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为众多中小微企业增信;对内,进一步加强与集团内中银投、中银国际等附属公司的业务联动与客户推荐,以联合直投为核心,创新推出“股权投资类产品”、“固定回报类产品”、“综合收益类产品”等,进行多种融资方式结合的尝试,助力中小微企业做强做大。
中小银行“配对”中小微企业
贴身便捷灵活成“杀手锏”
利率市场化加快所带来的经营压力,中小银行感受最为明显,其转型和市场开拓意愿更加强烈。
成都市机动车保有量居全国前三,拥有超过300万辆汽车。假设每台车每年维护费为4万元,成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年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而成都有10000余家汽车快修店,占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主要份额,但由于单家店经营规模小、物理位置分散,成为了被银行忽视的群体。
民生银行成都分行瞅准商机。“针对汽修店大多无抵押、仅需小额资金周转等特点,为优质客户主动授予10万元—50万元信贷额度,企业需要时可随时提取,同时通过POS机等绑定企业现金流结算,不仅实现风险可控,还为店主打造了包括贷款、结算、支付、消费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民生银行成都分行小微及零售授信评审部相关负责人说。
按照批量开发、流程运作的思路,民生银行成都分行于今年年初围绕荷花池市场、红牌楼汽配市场、金府机电城等十个小微市场重点突破。截至目前,该行小微贷款同比增加近50亿元,其中80%都来自于这十大板块。“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天生一对。”德阳银行成都分行行长刘阳介绍,德阳银行全新打造的小微金融品牌“小背篓”近日已正式推出,包括“诚易贷”、“经营通”等10多款专属产品系列,可以从企业培育、融资、结算、顾问等方面,为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全程金融支持。“小背篓”系列产品具有五大特征:一是门槛低,1万元起贷;二是方便快捷,银行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客户,3—5天即可放款;三是成本低,除利息外没有任何附加费用,同时给予续贷客户一定的贷款优惠;四是可定制,根据每位客户特点定制产品,灵活设置还款方式、贷款期限等;五是增值服务多,银行将为小微企业主提供多种咨询培训,帮助其提升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刘阳坦言,“除了提供适合的综合金融产品外,更加贴身细致、快捷灵活的服务,也是中小银行赢取中小微企业客户、在转型中获得先机的优势之一。
 (银行英才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