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怎么看,更多的人认为美国债务因规模大,削减困难会重创美国经济;同样,中国地方债,因统计口径不一,隐蔽性强,监管薄弱,负债程度与风险性强,同样引发人们的担忧。 美国债务的“透明但压力山大”,中国地方债“不透明,不确定与前景发展良好”构成一幅债务风景线;
我认为,地方债会倒逼中国推进地方投资项目规范化运作进程,加强ZF预算控制,尽管地方债会给地方经济发展造成重创,但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上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绝大部分可以认为是对投资杠杆的不当使用,毕竟投资效益还是好的
推荐环球网帖子
这些天,美国国债的违约风险让全球提心吊胆。由于美国国债将在10月17日触及债务上限,若国会未能及时提高债务上限,届时将导致美债违约。同时,国内已经讨论很久的地方债风险也到了一个关键时间点,本月审计署将公布地方ZF债务审计结果。
众所周知,此次美国国债事件的背后是驴象之争、府院之争,最终结局也极有可能与去年底的美国财政悬崖闹剧如出一辙,而奥巴马自上任以来,国会已4次提高债务上限。反观中国的地方债,由于长期缺少有效、统一的监管,隐蔽性强,已成为中国债务风险的主要出险区。此前,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就指出,目前的《预算法》虽不允许地方ZF负债融资,但地方ZF通过融资平台融资,这在规范性、透明度、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问题,也存在较大金融风险。
美国国债的违约风险虽然让人担心,但是也让人担心得明明白白,市场明确知道它的时间窗口,理解问题的起因与经过,也大致能猜到最终的解决方案。而中国的地方债,则让人担心得不明不白。一方面是难以获得真实、准确的数据,各方统计口径存差异;另一方面是观点不统一,有观点认为地方债总体安全可控,也有学者则表示地方债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定时炸弹。
例如,审计署6月发布的公告显示,36个地方ZF本级ZF性债务余额接近3.85万亿元,16地区债务率超100%,债务率最高达219%。而宏源证券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则指出,从全国范围内发行过城投债的市级行政单位来看,负债率最高的地区集中在长三角区域,整体负债率超过200%,其中江苏某市以460%的负债率高居榜首;某些开发区的负债则更惊人,北方某直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负债率已经超过了1100%。
这样看来,美国国债与中国地方债,就像两个被逼到悬崖边缘的人,一个是面对着悬崖,看得清自己再往前走几步就会掉下去,能适时止步;另一个则是背对着悬崖,无法看清自己离悬崖的距离,进退维谷。
在金融监管领域,有句耳熟能详的话——“所谓风险,就是不确定性或因不确定性而造成的损失”。那么,从不确定性这个角度来看,与其为太平洋对岸的风险提心吊胆,不如实实在在地考虑如何化解本土地方债的风险。(陈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