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这是我们平时讲的企业文化的一部份吧。
可是有的企业总是在叫“企业文化”,但那不过是做出样子给别人看的。
一个想做成自己内涵和品牌的企业,无论是在产品的质量还是管理上都会对自己严加要求,中国曾经拥有的那么些“老字号”就是例子。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带来的口碑是创始人和字号继承人们的生命,维护它们就是维护这个品牌的生存、盈利、增值的能力。价值的含义是广泛的,不仅仅是利润——这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
而一个仅仅只有抢占市场份额赚取更多利润为目标的企业,就便是短时期扩张占据了市场,也会因为没有“灵魂”而失去生命力。——这可能就是说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
光明在事发之后,不能以诚恳的态度去面对,而首先找出各种籍口,其目的也无非是想尽最大努力先维持市场份额。
可是,在无法抵赖的影像面前,即便是声称因为分部管理存在问题,也是不能让人原谅的,难道管理不是企业对消费者负责的一部份吗?对关乎企业生存的管理都如此漠视,何来指望这样的企业对消费者负责,恐怕是只盯着消费者的钱袋,把那些铜板能哄骗出来就行了。
产生这样的问题的原因也是很多的。不仅是光明企业本身的问题,光明企业本身肯定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不仅仅的一个外地分公司的管理问题。而是整个公司价值观取向的问题。
中国人口过多,社会资源的有限导致的各种恶性竞争——
因为资源有限性,教育问题使国民总体素质(不单指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随着教育的发展应该是在提高在进步的,可是在这种恶)不再均衡,人们失去信仰,不受任何约束。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只遵守基本道德规范。而在可以获得利益的时候,则会失去道德约束。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经营者在这种思想和利益的驱动下浮躁的想先期占有市场,渴望快速达到目标。也只有与锤炼、积累产品和品牌本身质量和口碑的方式背道而驰。
企业的目标不应该是盈利!企业的目标是生存(更好的生存),而生存的根本才是是盈利,盈利的来源则还是在于产品,产品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永远只会是它的质量和附加在产品上的服务。
对于光明这样的企业,我只能说,我们消费者无法一眼去看破它,可是俗话不是说“纸是包不住火”的吗?一旦它们恶劣的行为被发现,我们消费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唾弃这样的企业,它们带给消费者的伤害,必将以自己的灭亡来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