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3-10-12 15:15:28
hong7389 发表于 2013-10-12 11:25
取消所有国有制,这个不行吧
根据经济规律,必须取消公有制。如果你承认商品生产存在竞争,那么公有制企业同样在市场这个角斗场上要做拼死的争斗的。这是自己用左手砍右手。社会主义为什么都那么穷,这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5:19:19
peterpannj 发表于 2013-10-12 00:01
你的建议确实有一定道理,只是正对一些现象做一些建议性做法,但还是没有指出现在经济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
其实已经说出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5:22:20
什么叫实体经济?请赐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5:22:59
体制问题比经济问题重要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6:01:07
中国目前的社会体制是官僚制社会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的结合,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坏的一种体制,惟有用自由与民主破除官僚制,开放所有垄断领域,完全市场化自由竞争化,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6:04:37
中国现在就朝好的方向发展吧,但是完美永远不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6:05:04
人口众多与资源匮乏的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6:12:42
clm0600 发表于 2013-10-12 16:10
必须的。
怪不得您力挺利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6:47: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6:52:02
clm0600 发表于 2013-10-12 16:23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要购买汽车,但你当前手上货币有限,这时拥有更多货币存量的人借点钱给你提前消费, ...
天气好和降春雨均为自然现象,我想我们还是不在经济学中多做讨论为好!
汽车厂商如果同意分期,将有两个影响:
(1)再生产资金周转问题。再生产所需的加工设备、物料部件甚至人工工资所需的货币资金周转会受到影响,那你可能要问,那能不能加工设备和物料部门是不是也可以接受分期付款呢,人工工资能不能分期呢?我想如果这样讨论下去,这个循环就是要都分期,而且对实体物资而言分期的周期最好无限长才好,这样还可以借以考察产品质量,甚至可以拖到老死不用还了!当然人工工资分期会受到产业工人反对的,因为我们反对拖欠民工工资!
(2)还款违约风险问题。分期类似于借款,这个还款是有风险的,所以一般汽车消费贷款也是要收利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7:01:0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然而,高代价的高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这与中国社会的“高增长依赖症”存在强烈冲突,中国因此而陷入了增长困境。增长主义发展模式下的地方官员考核机制和事权财权倒挂的财税体制是中国增长困境产生的根源。传统宏观调控政策无法根治当前的增长困境,破解困境的根本之道应该是通过深化改革完成“三大转变”来降低“高增长依赖”: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将ZF职能从“做大蛋糕”转变为“分好蛋糕”和“做绿色蛋糕”;深化社会改革,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转变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并重”;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将“人治”转变为“法治”。引自陈彦斌等《中国经济增长困境的形成机理与应对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7:02:09
clm0600 发表于 2013-10-12 16:23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要购买汽车,但你当前手上货币有限,这时拥有更多货币存量的人借点钱给你提前消费, ...
某人甲如把存量的钱借给你,就意味着他要放弃借钱周期内自己可能遇到的消费机遇和相关享受体验,甚至遇到疾病灾害等紧急用钱时所要面对的风险。
有一种情况,比如某甲富甲一方,10万对他而言九牛一毛,边际价值近乎为零,这种情况下,不要利息往往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人类道德情感上最能接受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超级富豪会做慈善到处捐钱的理由吧(当然这里没考虑减税的好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7:03:34
中国很有意思,无论什么都会冠以“中国特色”的称呼,而这简单的四个字就可以充分的说明和解释一切,我感觉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沿袭的过程,制约经济腾飞的因素很多都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7:43:34
武装革命,再来一次土地改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7:56:39
看了五页的跟帖,我觉得,大家还是回去读读书,翻翻历史,然后再来谈谈治国之道吧,国内出现什么问题,问题太多,导致难以把握,ZF必然有问题,民主也很需要,既得利益者需要处理,阶层流动性减弱,统治阶层不思进取,圈地卖地,全民盖房买房,拆了重建,低价收购土地,高价卖出,ZF分一杯羹,地产分一杯羹,掏空人民积蓄,然后再把货币拿去高投资,所谓的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全民买房,所谓消费拉动增长,国外人不买单,所以只能依靠两架马车拉动。中国围绕土地问题已经纠结的太长了时间,石人一只眼,挑动土地天下反。
我们需要民主,需要限制权利,还权利于民,普选ZF为人民负责,而不是市ZF对省ZF负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8:01:28
clm0600 发表于 2013-10-12 10:29
首先,我没有问你什么是民主;
其次,你的解释也是错的,民主是没有老大。
有没有老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8:28:20
目前来看,主要是制度设计的问题,ZYZF积极进行改革,而地方ZF却追求GDP,根本原因是官员考核的唯GDP论,只有从制度设计上改变这个问题,中国的经济才能再次实现复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8:35:45
中国经济目前需要的是一次大的地震,才能够从新,现在暴露出来的问题越多其实也好的,这样可以让ZF更加深刻的去考虑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形态,让ZF真正了解到藏富于民的正真含义。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开始慢慢走向崩盘,实体经济没能更上其他的发展,中国经济相当于一个倒立的金字塔,用很微薄的实体经济支撑这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把实体经济比喻成阳,虚拟经济比喻成阴,用中国传统文化现在已经是阴阳不调,面临的困难也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9:28:51
第一次被评分,太幸福了,谢谢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9:43:57
历史上成功的改革有两个特点:一是启用新人——可以有效避开既得利益集团;二是要流血——马克思说过,资本家是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利益的,所以要斗争!现在有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19:53:14
环保主义者说中国污染严重;心理学家说中国人压力大,不够幸福;中小企业家说中国融资难;新东方说学好英语,走遍天下都不怕;马云说为什么不让我上市。。。。。。什么才是中国最关键的问题?不同领域的人自然有不同想法。光是经济学就分好几个派别,即使是同一个派别的人对一个经济现象的看法也都不尽相同。都只是在盲人摸象。
楼主抛出一系列问题,引得众人鸟语一番,以为剔劣汇优就能出一个治国秘方?还美其名曰要存大义于民族水火。有实质性收获吗?还不如针对一个现象发起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20:05:45
有点天真,像我小时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20:22:36
经济发展忽略长期和短期效果搭配。投资拉动实际上具有短期性,反复使用的结果是ZF拼命举债投资提高政绩,债务偿还依靠高通货膨胀率带来高财政税收来降低债务存量,实际增长无法长期维继;经济增长从长期看,还是靠科学技术创新,靠新知识体系的不断涌现,新产品、新行业的涌出带动新的增长源,这样反复才能不断保持经济增长,但这要通过制度创造一个激励环境,使大家通过创新获得利益,这才是长期根本。但目前ZF只能按短视的方式促进增长,如果长期规划,便宜的是后面的继任者,自己得不到政绩升迁,这也是经济改革为什么离不开体制改革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20:35:04
关键是问题就处在体制上,跟我们小民真的没有过错,也没有能力改变什么,顺应自然,创伤是暂时的,总会愈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20:45:10
其实有些对策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它们未必会采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20:50:41
个人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还没有到失控的地步,发展到今天这个局面也是经济发展应该会出现的情况。个人认为:1.ZF继续加大对垄断行业的改革,完全放开垄断行业的竞争,虽然最终仍然会形成寡头的局面,但是这样的寡头一定比ZF行政形成的寡头要稳定和健康许多;2.加大对国外商品进口的关税减免,举例来讲,如果我国的奢侈品或者进口汽车能向国外那么便宜,甚至稍微贵一点点,十一黄金周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民群众去国外购物了;3.其实对公务员机构只要实行激励机制,就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接触很多基层公务员,我自己读书从大学到硕士到博士,深深地体会到,其实最优秀的毕业生都在机关里面,只要给他们一点点物质激励,产生收入分配差距,一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21:00:44
楼主未免过于乐观了,人家政策研究者是傻B吗?还不知道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呀?但是为什么人家清华的“美女”教授敢于在政策研究及建议中提出叫老头老太太先退休,再推迟拿退休金呢?她真有这么白痴吗?所以说,都是明白人,都装糊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21:01:28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21:26:36
clm0600 发表于 2013-10-12 18:51
某人甲如把存量的钱借给你,就意味着他要放弃借钱周期内自己可能遇到的消费机遇和相关享受体验,甚至遇到 ...
扯淡,你知道银行是怎么运作的吗?它要时刻保证储户能够收回存款!
就算是存了定期,只要你提出提款,它也要把钱给你,只不过利息按照活期算罢了,怎么会让你用不了钱?
如果银行做不到这一点,还开什么银行?
——————————
银行怎么运作这样的问题,对能参与讨论的同志不会有问题吧!相反,我想问你知道什么叫“挤兑”吗?你用银行来类比某甲,这个类比出了问题。我们用某甲通常指个体的人,而不是金融机构吧!银行是一个吃利差的部门,你用一个靠利息存活的金融机构来批判利息存在,我实在觉得讨论变得越来越Funny了!银行的钱主要来自于吸储,而去靠利差存活,为什么储户通常都能取到钱,是因为不会所有的储户同时去取钱,而为了保证银行不会过度放债,而产生挤兑风险,通常央行都会规定存款准备金率。说白了银行是一个货币存贷的中介机构,它主要靠吃利差生存。他吸纳别人存款不是慈善,而是为了放贷给他人,赚取利差。所以银行的存量货币是用来放贷投资。
存在银行的钱的确是可以随时取回来的(不发生挤兑的情况下),但如果是个体甲将钱借给个体乙去买车,却不一定想要的时候就能要回来。
——————————————
相反,某甲如果存储大量货币不用,这本身就是危害社会的一种行为!货币的功能是流通,你攒了大量的钱,就是让社会生产停滞,让产品积压卖不出去,这种行为不但不给利息,还要罚款,没收!!
也就是说,暂不讨论你富甲一方的钱是不是好道来的,你必须给我花出去,你要攒粮食,攒衣服,攒汽车,攒什么都随你,但是,攒钱就是危害社会生产!
只要你承认货币是物物交换的中介,是一般等价物,为什么可以攒粮食、攒衣服、攒汽车......却不可以攒货币呢?那按你这么说我在家存着一箱子衣服一排汽车满仓的粮食,等我需要用钱看病用钱买其他物品我先卖掉我的粮食或者衣服或者汽车,换得货币再去看病。我觉得你回到物物交换的原始社会算了。
综上,我还是那个观点,赞同基于时间价值的货币利息,但反对通过炒作吹大的泡沫利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12 21:49:46
clm0600 发表于 2013-10-12 18:40
汽车厂商如果同意分期,将有两个影响:
(1)再生产资金周转问题。再生产所需的加工设备、物料部件甚至人 ...
什么叫有足够的资金?
一个企业会面临很多资金需求,如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要投资,进行产品多元化需要资金,甚至设立分支机构也需要资金。资金不是在那坐等着生产某一辆小汽车,更不是坐等着只生产某款小汽车,也不是只坐等着生产汽车,而是只要有商机,都会进入甚至去投资。
研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多元化都需要资金,没有哪个企业断言自身资金是完全足够的,即使有高于生产需要的多余资金,也会存入银行或去投资其他企业,获取利息或者利润。
——————————
怎么可能无限制的分期呢?世界上有这种分期吗?
——————————————————
直觉上感觉你受马经,或者政经的影响很大,一时半会很难改变你已经固化的思维模式!但希望我们的争论能够增加我们在某些方面的共识!
分期的一个前提,就是所购买资产的残值,必须大于未支付的货款。
——————————————
所购买资产的残值是一个变化的参数,如今天你花10万买了1间10平米的房屋(房价10000Y/m2),你交了3万首付,结果房地产市场经调控或宏观经济影响,房价降到6000Y/m2,你现在房产的残值或者说现值为6w,但你却欠银行7w的款,是不是就有资不抵债的风险了?用房产做例子,你可能不信,因为中国房价没降过,最多只是涨的比较慢。那再举个设备的例子,一个做真空管的企业,购置了很多制造真空管的设备,买的时候5000y/台,设为10台,计5w,首付40%计2万,欠款3万,但第二年电子管技术出现了,真空管没有了市场,真空管生产企业停产,因为其没有办法通过升级变成做电子管的设备,只能变卖废铁,废铁残值100Y/台,残值计1000Y,此时欠款为3w,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
个人感觉你的经济学思维还是那种静态的思维,希望把一切都规定的死死的,要知道市场不是你规定的,而是消费者行为和偏好最终导向的,而消费者的行为和偏好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所以经济学只能是动态的、充满不确定和风险的经济学。那些货币的利息、利润或者价值溢出是这些不确定性和风险必须得到的补偿。
————————————
如果你还认为车的残值不会低于分期要付的钱,那我跟你说那个车子撞坏了,而且是主观上的失误,保险公司理赔有限,那么同样这个车的残值也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