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30年举世瞩目的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已然成为世界舞台不可或缺的角色。究竟有没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中国模式”?通过“大ZF+宏观调控”,是否能够走出一条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新路”?在《"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中,黄亚生教授通过中印对比,通过对中国与拉美经济腾飞过程、城市化进程的比较,雄辩地证明了一个观点:并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模式”。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脱离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其成功经验和欠缺都可以在其他国家的经历中找到影子。而未来中国的持续经济发展,还?要依靠“市场”和“法治”等要素。
编辑推荐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中国学术界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中国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高速增长的经济增长率以及独特的儒家文化传统,共同构成了“中国模式”的重要特征。作者反对这种观点。在作者看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独特。无论是中国的成功经验还是发展困境,都不是中国特有的,都可以在在世界其他国家身上找到影子。从成功经验来讲,中国类似于东亚各国。尔亚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归功于其早期成功的士地改革民营邵门的茁壮成长(虽然在ZF的干预下)以及ZF对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大量投入。从欠缺方面来讲,中国的不足也能在拉美国家中找到影子。在拉丁美洲,巨大的贫富差距困扰着每一位执政者。另外,国有企业和垄断资本的大量存在.严重压缩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
所谓的“中国模式”并不存在,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和原则与西方体制没有区别。我们有的只是“中国特色的道路”,即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这些普世原则。
全美研究亚洲问题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最新力作,集中的政治体制、独特的儒家文化是不是中国经济高速墙长的秘诀一、到底有没有一个独特的“中国模式”。
作者简介
黄亚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政治经济和国际管理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和湖南大学荣誉教授。历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教职和世界银行顾问。2010年被美国国家研究学会选为全美研究亚洲问题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创办了“中国实验室”和“印度实验室”,旨在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管理。著有《改革时期的外国直接投资》、《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其中《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2008年度最佳图书之一,并刊登于《华尔街日报》、《环球企业家》、《财经》杂志,《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经济学家》等。
目录
自序 / VII
The first part
第一章 “中国模式”独特吗?/ 1
导读 / 3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 / 5
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中国模式” / 10
“上海模式”将拖累中国经济 / 17
孟买有必要学上海吗? / 22
上海的创业精神何以迷失? / 25
The second part
第二章 龙象之争 / 31
导读 / 33
被低估了的印度 / 35
中国与印度的发展模式有何不同? / 44
The third part
第三章 城市化如何让农村受益? / 55
导读 / 57
城市化如何让农民工受益? / 59
浙江危机根源在农村 / 68
农村改革与企业劳动力供给 / 73
土地流转将造就一批本土创业家 / 80
The fourth part
第四章 扶持民资比吸引外资更重要! / 83
导读 / 85
是什么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发展? / 87
中国企业为什么不能走向世界? / 91
竞争才能换技术 / 98
民营企业创新需要什么政策? / 103
改变中国的所有制偏见 / 125
产业转移之痛:广东该往何处去? / 135
创业会弥补经济衰退 / 148
The fifth part
第五章 消费是经济增长持续的关键! / 151
导读 / 153
正确认识债务危机 / 155
中国经济增长的南柯一梦 / 158
刺激消费靠什么? / 162
企业成长与宏观政策 / 165
冷眼看待“保八”成功 / 174
后记 /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