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诺贝尔官方网站消息,2013年“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当地时间14日揭晓,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以及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J-席勒获奖。并将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的120万美元奖金。
在今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获奖经济学家中,受到争议最大的毫无疑问就是尤金-法马。他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具有标志性的重大理论,及市场有效性假设理论,又名完美市场假设理论。
但这一理论却在近年来受到了巨大的诟病。在连线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人大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向松祚时,向松祚直言不讳的表述,市场有效性假设,如果应用在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是完全错误的:“这一理论论证的很漂亮,模型也很完美,但完全不符合事实”。
向松祚进一步表示,“假如这一理论是正确的,那就不应该会出现股市崩盘的情况,不会出现泡沫破裂的情况。而一个公司的股票价值应该永远等同于它内在的贴现值”。
正因为这样,这一理论自提出之后就饱受争议,尤其在近几年来,更是受到了众多严厉批评。今年6月,对冲基金大鳄乔治-索罗斯就表示,“现行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所谓的理性选择理论实际上已经破产,就和全球金融系统在雷曼兄弟倒闭之后的破产方式很像”。美联储主席伯南特也曾直截了当的表示,这一理论毫无用处。
人们认为,发生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表明,金融市场远非有效的。危机前后,资产价格出现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一批大型金融机构纷纷破产。有效市场假说由此受到巨大挑战。投资大师巴菲特就曾说过:“如果市场总是有效的,我只能沿街乞讨。”
值得指出的是,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另一位得主罗伯特-席勒与尤金-法马的观点堪称针锋相对。罗伯特-席勒的主要著作《非理性繁荣》曾是一本受到广泛关注的畅销书。该书揭示了金融市场非理性的一面,认为现在的股市是一个投机性泡沫,而且指出投资者从众心理是如此之强以至于很难控制和影响,无法摆脱价格严重扭曲的局面。
罗伯特-席勒是“泡沫”一词的提出者,而尤金-法马则对这个词极端反感。法马曾表示:我甚至不知道泡沫是什么意思,这些词倒是很流行,但我认为它们毫无意义。
但一些人认为,罗布特-希勒是跟学术理论无缘的那类畅销书作家型经济学者。事实上,罗伯特-希勒的财经畅销书,还有《金融新秩序》,以及参与合著的《动作精神》等。
虽然观点大不相同,甚至针尖对麦芒,但向松祚表示,这三位经济学家都是研究资产价格因何波动,并讨论其内在机制的经济学家,并都在这一领域中取得了顶尖成就。“但必须承认,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实在太多。目前基本上诺贝尔经济学奖每年都针对一个领域颁奖,有点照顾各个领域的意思。”
但与此同时,向松祚也对获奖经济学家进行了辩护。“虽然这些经济学理论不一定都对,重要的是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上的视角和方法,给人带来相当启发。但是绝不能照着这种理论去操作股票赚钱,也不能用这套理论为何种经济政策提供建议。因此,算不上有多么有用”。
向松祚认为,这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上不太一致,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总认为,一个理论必须要有用,必须要做出什么具体的贡献。而在国外则认为,理论不需要一定有用,只要确实是一个理论上的创造,让人可以从另一种视角看待问题,那么就已经实现了它的价值。
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也在其新浪实名认证微博上表示:“法马和希勒对市场的理解处于对立的两极。前者认为价格由人的理性计算形成,因此含有丰富的信息,是经济个体进行决策的可靠依据;后者则强调心理因素(动物精神)的作用,认为价格中充满误导性的‘噪音’,例如金融危机前的美国房价。对立的观点同获诺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