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职务: 系主任
系别: 金融学系
职称: 教授
研究领域:市场微观结构,公司金融,金融风险管理
教育背景:
香港城市大学金融学博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济学硕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济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1.01—现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教授
2007.01—2010.12,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2003.10—2006.12,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讲师
2013.01--现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主任
2008.01—2012.12,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副主任
2006.09—2007.06,香港城市大学经济与金融系,访问学者
2008.01—2008.06,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访问学者
主讲课程:
投资学(本科、硕士);金融工程(本科、硕士、MBA);金融市场学(本科);实证金融(硕士、博士)
问答汇总:
Q1:坛友莫迎春:
周老师您好,
久仰大名!请教您几个问题:
1. 昨天报道了中国版“巴塞尔III”国际评估获高分,中国资本监管规则与国际规则相一致,这有实际作用吗?银行资本监管很紧,便衍生出天量的影子银行,这样的监管套利行为不是会进一步扩大风险吗?
2.既然产生了天量的影子银行,针对信托、PE这些影子银行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巴3对他们有效吗?
3.近来研究证券公司的信用评级模型,能否推荐一些书或文献呢?能否解释一下bond yield spread 模型?
谢谢老师!
A1:
谢谢这位朋友的提问,这是很好的问题。
中国商业银行的监管一直以来都比较严格,甚至比国际上通行的银行监管标准更高,因此中国商业银行面临金融危机时受到的冲击较小。中国版巴塞尔III国际评估获高分,正好体现了这一点。银行资本监管趋紧,是对银行业务的一种更好的保护,对风险管理更加谨慎。由于规避监管的需要,引发出影子银行,这是市场主体的理性行为,由此引发出新的风险,需要监管机构另出监管办法来管理。实际上,整个金融创新的路径正是这样,由于存在监管,市场上便出现规避监管的创新产品,接下来引起监管层的注意,又出现新的监管措施,周而复始,便推动了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
Q2:尊敬的周老师:
您好!
我问您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公司金融和公司财务有何区别?
具体而言,
从涉及研究的内容上看,两者之间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从研究方法上看又有何异同?
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盼望得到您的回答,想了解您的观点。
谢谢!
A2:
公司金融与公司财务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在国外没有区分,对应的英文术语是corporate finance。在国内有两种说法,是由于公司财务所指的内容比较窄,用来指与公司的财务管理相关的范畴,仅限于财务管理,例如融资、投资、现金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等。但是公司金融的范畴要广一些,不仅包括以上所说公司财务的内容,还包含公司治理等内容。在国外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一个比较广的研究领域,但属于corporate finance的研究范畴。因此,国外的corporate finance概念包含了以上所有与公司金融相关的内容。
Q3:坛友nc2100:
周老师:
您好!
我想问自贸区的风险控制,自贸区的设立及其中金融改革的先行,是否意味着区内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的上升,或风险管理难度的上升,这种风险是否会进一步影响到上海股市、期市等的金融稳定,您认为其积极影响大还是消极影响大?
谢谢!
A3:
在自贸区金融改革先行先试,重点领域是人民币和汇率市场化,以及资本项目可兑换,当然会给宏观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在金融机构的运作也带来一定的风险,但是给区内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比如有更多的产品用于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节约融资成本,等等,但是总体来说,一定是积极影响远远大于消极影响。这些风险只是局部的风险,对上海股市不会带来大的冲击,不会影响到金融稳定。
Q4:坛友shortsale:
周老师,我想问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1990s年代的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主要研究报价驱动市场,即NYSE以前的交易机制而现在世界上大部分股票交易机制是指令驱动市场,许多学术研究将报价驱动市场的相关理论应用于指令驱动市场,比如香港市场。你认为这种做法合适吗?(如买卖价差的解释);现在指令驱动市场有哪些理论?进展如何?谢谢!
A4:
这位朋友对市场微观结构的认识比较深刻,提出的问题很好。没错,市场微观结构的很多理论和模型最初都是建立在报价驱动型市场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存在做市商。但是后来的发展将这些模型推广到指令驱动型市场,这是自然的一个过渡,因为指令驱动型市场上虽然没有显性的做市商,但是每一个提交限价指令的投资者都可以看做是隐性的做市商,因为他们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充当了做市商的功能。于是,指令驱动型市场都借鉴报价驱动型市场的理论和模型。的市场微观结构领域的研究很少有突破,而是将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方法和模型应用到其他领域形成交叉领域的研究,比如资产定价、公司金融等。最近几年国外的研究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值得关注。
Q5:坛友du526747246:
周老师您好,请问,现在总是有人说咱们国家的投资渠道过于狭窄,与美国等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相比,股票,银行储蓄,保险各投资所占比例也大相径庭,什么样的投资比例才是合理的?谢谢
A5:
的确,国内的投资渠道比较狭窄,相较于发达的金融市场我们的金融产品类别较少,一般投资者能够想到的投资对象只是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外汇、黄金、房地产等。期货品种较少,商品期货较多,但是金融期货只有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今年刚刚推出来不久,没有股票期货,也没有金融期权产品,结构性产品也缺乏。因此,目前境外投资已成为一种趋势,境内高净值人群中有很大比例已经或者即将投资于海外市场,这也是分散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做到投资地域多元化。
说道投资比例,这与个人的风险偏好有关,没有统一的最优结构。但是有一条统一的原则,个人或家庭进行财富管理时,首先考虑的是寻求保障,包括财富的保障以及基本保险,还要考虑到投资的期限分配。在得到保障之后,寻求投资品种时做到高风险、低风险、无风险的产品兼顾,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进行比例分配。
Q6:坛友yeting2000:
周老师:
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为我们解答问题,我的问题是:针对上海自由贸易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申报稿中明确提及希望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主要冲击的是银行业,致使其利润下滑,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商业银行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中小金融机构会面临洗牌。
2,利率市场化可以使不同职能和业务的金融机构拉到同一个起跑线上,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3,贷款价格会因竞争加剧而下降,特别是大客户议价会明显回落。
4,银行利差进一步收窄,特别是存款利率会持续上升,进一步挤压银行利润空间。
5,挑战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自主定价能力。
面对此种状况,想请教您的看法,谢谢。
A6:
关于你提到的几个方面,我个人的观点如下。
1. 商业银行受到利率市场化的冲击是必然存在的,银行的利润收到挤压,对于银行未来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银行对贷款的定价能力也必须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小金融机构也未必比大机构受到的冲击更加严重多少,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中小机构有比较优势,可能在未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当然,短期来看,中小机构面临的冲击也显性的,因为其抗风险的能力要差一些,资本金不足也是其短板。
2. 过去利率管制年代,大小金融机构面临同样的利率水平,大家位于同一起跑线上,利率市场化反而使大小机构不再位于同一起跑线上,各自的竞争优势不一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在利率的厘定上会有较大的不同。
3. 同意,大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更强,因此大客户的价格会压得很低。但有一个前提,市场上资金比较充裕。在资金面临紧张的局势下,卖方市场使得价格难以压低。
4. 同意,利差收窄是必然的。发达市场过去利率市场化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是这样。
5. 没错,面临利率市场化,银行多方面的能力都需要提高,包括:风险管理能力、定价能力、产品设计和创新的能力,等等。
Q7:坛友wxfwolf:
请问: 针对最近十八大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央寄希望上海自贸区在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托,您怎么看?上海自贸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在涉外经济体制创新、中国离岸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和跨境电子商务和贸易运作领域,您有什么期待?
A7: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其重要意义不亚于浦东新区的开发。在金融方面,自贸区有望引领中国金融改革步入深水区,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选择将在自贸区进行先行先试,成功之后将推广至全国范围,例如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自贸区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新窗口,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国际资本流动等多方面展开新的面貌,将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将引领中国经济以崭新的面貌迈向国际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