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264 19
2013-10-15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与生产该种商品的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力有可能成正比。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在于,他们在定义一个部门的劳动生产力和该部门所生产商品的单位价值量时,分别使用了包含不同内容的劳动概念,特别是把复杂劳动看成只具有抽象劳动的属性而不具有具体劳动的属性,从而只能用于计算商品的价值量而不能用于计算劳动的生产力。实际上,在讨论劳动生产力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时,如果始终使用具有同样内容的劳动概念,则在任何条件下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都不可能成正比。==================================================================================================================================================
这个没有什么可能不可能的,之所以产生“某种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与生产该种商品的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力有可能成正比。”的确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下”:1、在某个时间内生产的该种商品不会产生社会边际效用为0的状态,即生产的该种商品都是符合社会必要需求的,没有出现绝对剩余(出现这种状态是由于社会对于该商品的需求率大于该商品的供给生产率);

2、该“种商品的单位价值量”随着生产该种商品的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力而提高是由于该部门生产的商品在社会总需求结构之中凸显出比其他部门的商品使用价值(社会效用)更加大,因此,尽管由于部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量(供求一致状态下的产量)不变情况下部门劳动力耗费(单位商品价值量)大大降低,呈现成反比现象,可是,一方面由于社会信息的滞后性使其他部门的劳动者(交换者)并没有了解到这种情况,该商品行业的所有者在社会市场之中与其他行业商品的所有者进化交换或者比较时,折算为该商品总社会平均单位价值量,以交换价值(价格)的形式体现出来就会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力成正比增长的状态,平均分摊在该单位商品中使该部门的“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价值量”得以提高的体现,这其实也是对于该部门行业的一种“奖励”,社会的劳动力耗费不是盲目的,它是逐利的即它的投入使用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社会效用或者使用价值;另一方面,的确是由于社会的逼切需要生产更多该种商品来缓解这种现状,从而把用于生产其他社会商品可能产生的社会边际效用为0甚至为负的劳动耗费(社会总劳动力价值量的一部分)应用到该部门的生产中来,避免不必要的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这个过程有利于社会的劳动力资源和时间的再分配和流向有利于社会优化发展的方向进行更加有效充分利用,在再一次的劳动力资源分配以及流向过程之中,让整个社会的劳动力资源在某些商品生产方面有优势的方面进一步区分发展来达到深化社会的分工协助,从而使整个社会行业的商品以及劳动力资源分布结构更加优化!所以,我说:“大道(劳动力资源)似水,顺其自然(价值规律),哪里处于(有)低洼(需求)流向哪里(目标市场)”,这个过程类似于老子所说的“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可见, 从整体而言,某种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与生产该种商品的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力成正比与成反比都有可能,只不过成反比是从整体宏观的角度而言,成正比是从局部出发然后进行折算的该商品部门行业的价值在整体之中的凸显!当然,成正比与成反比不仅仅体现在社会整体价值与部门价值之间的比较,同时也体现在部门价值与个别劳动力价值之间的比较,也有可能出现前面所说的成正比与成反比的“有可能”现象!其实,这仅仅是相对整体与局部关系之间的所谓“辩证”关系,因为,在一个整体的社会系统之中,在整体其他部门的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其中某一部门的劳动生产力的大大提高,就会使其他部门在整体价值之中分配所得到的“蛋糕”的比例(分量或者比例)大大缩水,因此,不过是部门行业的劳动群体(利益集团)还是部门内部作为个别的劳动者之间,为了在所在的社会系统或者部门组织之中,要想出人头地获取整体价值的分量比例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力,使其超过一般水平的社会劳动平均生产力从而立于不败之地!不然,就会让人动了他的“奶酪”而逐渐淘汰出场!大家看看近几年手机市场的风云变幻就知道一二,诺基亚手机曾几何时是手机行业举足轻重的行业大哥大,可是,在最近几年不是因为其企业部门的生产力没有提高,而是因为其忽略了人类社会对于智能手机商品这一需求,从而影响其商品的社会效用的提高,这体现为企业劳动生产力(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赶不上苹果公司以及三星手机等等同行的企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速度 ,因此,才在市场竞争之中出现下滑,行业市场占有率更加主要的是该手机市场价值的分量比例的占有率的大大缩水,从而让三星手机以及苹果手机等等超过,沦落为低端的手机生产企业,现在,甚至面临被市场淘汰和被人收购的命运。


本人以上的分析是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西方主流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以及中国道家理论融合在一起而进行的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0-28 23:06:05
      读过《资本论》的人都很清楚,马克思只认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只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存在(反)比例的关系,并没有涉及到它与劳动生产力之间是否存在这种比例关系。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是个伪命题,虽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它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力存在联系,但这种联系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8 23:15: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8 23:20:16
hr猎奇 发表于 2013-10-28 23:06
读过《资本论》的人都很清楚,马克思只认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只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存 ...
你真的认为:“ 读过《资本论》的人都很清楚,马克思只认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只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存在(反)比例的关系,并没有涉及到它与劳动生产力之间是否存在这种比例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8 23:20:20
hr猎奇 发表于 2013-10-28 23:06
读过《资本论》的人都很清楚,马克思只认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只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存 ...
你真的认为:“ 读过《资本论》的人都很清楚,马克思只认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只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存在(反)比例的关系,并没有涉及到它与劳动生产力之间是否存在这种比例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8 23:22:18
crj302 发表于 2013-10-28 23:15
你学过控制论吗?不是点皮毛,正负反馈那点东西吧?最优化数学学过多少。
请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