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活动】中级会计实务 第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一、会计政策的概念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企业采用的会计计量基础也属于会计政策。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具有如下特点:
(一)企业应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的会计政策范围内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
(二)会计政策涉及会计原则、会计基础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三)会计政策应当保持前后各期的一致性
二、会计政策变更及其条件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概念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企业的会计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1.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三)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形以下各项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时,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一)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二)未来适用法 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1.国家有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2.能追溯调整的,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追溯到可追溯的最早期)。3.不能追溯调整的,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一、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
(一)会计估计的概念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二)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例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年数总和法就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如果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是错误的,则属于差错,按前期差错更正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三)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企业对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一)会计估计的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
(二)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
(三)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一、前期差错的概念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
(一)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
(二)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
二、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前期差错按照重要程度分为重要的前期差错和不重要的前期差错。重要的前期差错,是指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期差错。不重要的前期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
(一)不重要的前期差错的会计处理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企业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属于影响损益的,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
(二)重要的前期差错的处理如果能够合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则前期重大差错的更正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是指前期差错发生后对差错期间每期净利润的影响数之和。
三、前期差错更正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一)应交所得税的调整按税法规定执行,税法允许调整应交所得税的,则差错更正时调整应交所得税,否则,不调整应交所得税。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调整若调整事项涉及暂时性差异,则应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抛砖引玉,具体分录学习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