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活动】中级会计实务 第十七章
第一节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外币交易,是指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包括买入或者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借入或者借出外币资金和其他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
外币是企业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
一、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一)记账本位币的定义
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
(二)企业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我国《会计法》中规定,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企业选定记账本位币,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计价和折算;
2.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上述费用的计价和结算;
3.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时所使用的货币。
(三)企业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境外经营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指企业在境外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分支机构;
2.当企业在境内的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或者分支机构,选定的记账本位币与企业的记账本位币不同的,也应当视同境外经营。确定境外经营,不是以位置是否在境外为判定标准,而是要看其选定的记账本位币是否与企业的记账本位币相同。
企业选定境外经营的记账本位币,除考虑前面所讲的因素外,还应考虑下列因素:
1.境外经营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是否拥有很强的自主性;
2.境外经营活动中与企业的交易是否在境外经营活动中占有较大比重;
3.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可以随时汇回;
4.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其现有债务和可预期的债务。
二、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一)外币交易发生日的初始确认
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二)资产负债表日及结算日的会计处理
第二节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一、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的一般原则
(一)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企业对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应当遵循下列规定: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2.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3.按照上述规定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比较财务报表的折算比照上述规定处理。企业选定的记账本位币不是人民币的,应当按照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原则将其财务报表折算为人民币财务报表。
(二)包含境外经营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特别处理企业境外经营为其子公司的情况下,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按少数股东在境外经营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计算少数股东应分担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并入少数股东权益列示于合并资产负债表。
二、境外经营的处置企业在处置境外经营时,应当将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列示的、与该境外经营相关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自所有者权益项目转入处置当期损益;部分处置境外经营的,应当按处置的比例计算处置部分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抛砖引玉,具体分录学习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