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不再满足于充饥,对菜肴风味的追求越来越高,这为调味品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由于饮食习惯和口味不同,不同国家的调味品种类有所不同,但也有共同点,那就是调味品在成就菜肴美妙风味方面都不可或缺。
在以西式菜肴为主的欧美国家,调味品主要以洋葱粉、大蒜粉、芥子、芝麻、黑胡椒、红辣椒等香辛料以及番茄酱、沙拉酱、调味汁、汤料等酱汁形式存在。联合利华家乐、味好美、亨氏(番茄酱)、雀巢美极等都取得了不俗表现,像味好美不仅提供产品、而且引领全球风味流行趋势。
在东方菜肴为主的日本、韩国,调味品以酱油、醋、辣椒酱等酿造、发酵和复合产品为主。日本龟甲万株式会社、韩国膳府集团(韩国膳府集团的产品品牌是“泉牌”)等表现不错,两者分别是日本、韩国最大的酱油生产企业。
表1:主要国际公司产品和2012年调味品收入(单位:百万美元)

表2:日本龟甲万和韩国膳府产品以及12年调味品收入

在韩国、日本,我们发现最受欢迎的酱油、醋、辣椒酱等传统酱料主要是本土产品。与中国类似,日本、韩国也有手工制作酱料的传统,随着工作越来越忙碌、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优秀企业将传统工艺按照本国人口味进行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但有历史底蕴的品牌更受消费者青睐。
在日本,龟甲万株式会社的“万字”酱油销量第一、遥遥领先于第二品牌,其前身是1917年由茂木家族和高梨家族以及堀切家族合并后设立的野田酱油株式会社,迄今90多年经营历史。
在韩国,膳府“泉牌”酱油2007年被评为“连续7年酱油第一品牌”(2000年-2007年),目前每年生产量达到10万公升,在韩国酱油市场占有率达到50%,其1954年开始以“泉”字商标销售酱油,迄今接近60年经营历史。
图1:龟甲万株式会社历年酱油销售额

图2:膳府历年销售额

在中国,调味品的品牌化时间滞后于韩国、日本,但本土公司仍然具备天然优势,不仅更加了解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口味,而且拥有品牌故事、产地优势等,例如:海天味业、美味鲜公司拥有天然酿造环境和深厚历史,涪陵榨菜、恒顺醋业拥有产地优势等。
表3:主要国际公司产品和2012年调味品收入(单位:百万美元)


过去10年,人们对美味享受和便捷的追求带动外出就餐次数增加,伴随下游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调味品行业收入快速增长、利润率提升。在此过程中,调味品从无包装到有包装、无品牌到有品牌、并且用途初步细分。
1、过去10年,调味品行业收入和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过去十年,伴随下游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人均收入提升,调味品行业从无品牌走向有品牌、从散装走向小包装,2012年行业收入规模达到2059亿元,2002-2012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利润总额复合增长率达到26%。
2、调味品包装化、品牌化、用途初步细分化,利润率提升,结构升级趋势明显:2008年以来调味品行业产品结构升级趋势明显,行业毛利率由16%提升至19%、利润率从5%提升至8%。
3、增长主要来自人均调味品消费支出的提升。2001-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调味品消费支出从30元提升至69元,年均提升9%,提升幅度为130%。从区域角度看,二三线市场的人均调味品消费支出提升更快。
图3:2012H调味品市场规模增长率:地级市、县级市及县镇增长更快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