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恩格尔系数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8)国民幸福指数(GNH)
;国民幸福指数(GNH)=收入的递增/吉尼系数×失业率×通货膨胀
这个公式中的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公平性、测量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指标。
国民幸福指数=生产总值指数×a%+社会健康指数×b%+社会福利指数×c%+社会文明指数×d%+生态环境指数×c%。<br>其中a, b ,c ,d ,c分别表示生产总值指数、社会健康指数、社会福利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所占的权数,具体权重的大小取决于各政府所要实现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2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近年来,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国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建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研究的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与幸福水平不相关。世界上人民自我感受最幸福的国家不见得是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丹麦、荷兰人很幸福,波多黎各和墨西哥人一样地幸福。
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在研究适应中国国情的幸福指数,同时将幸福指数引入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就像对待GDP那样,将“公民的幸福感”的程度纳入地方政府的责任目标。
(9)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有: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浮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
我国目前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分为五个等级:API小于等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API值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表明空气质量良好,相当于达到国家质量二级标准;API值大于100且小于等于200,表明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API值大于200表明空气质量差,称之为中度污染,为国家空气质量四级标准;API大于300表明空气质量极差,已严重污染。
环境质量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国际上通常采用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作为反映环境质量状况的指标,它是将大气、水质、噪声等污染状况综合起来对环境质量进行考察的指数。
(10)舒适度指数(DI)
舒适度指数是描述气温和湿度对人体的综合影响指标之一,它表征人体在某种温、湿度条件下对该空气环境感觉舒适的程度,用气温和相对湿度的不同组合来表示。
DI = T - ( 0.55 - 0.55f ) ( T - 58 )
我们看到贫福、公平、幸福、舒适等都可以用数字指标来描述,因此数字并不是一个空洞的表达,而是包含了许多有用的信息。除了上述这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指数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指数,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