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β细胞被破坏,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不足,必须接受胰岛素治疗;此外,配合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治疗为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不能控制血糖达标,则开始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仍不能控制血糖时,应启动胰岛素治疗。按照前述IDF统计,有约30%的2型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图14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的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路径。绿色路径为经过药物卫生经济学、疗效和安全性等权衡的优先方案,蓝色路径为备选方案。
图1:糖尿病治疗路径概况

图2:2型糖尿病治疗路径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能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荷,尽快纠正高血糖状态,解除高血糖毒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甚至逆转残存β细胞功能。对于胰岛素起始治疗时机,不同学术组织的推荐有所不同。
亚裔不仅胰岛素β细胞胰岛素分泌储备能量较白种人低,糖脂毒性及氧化应激等对β细胞毒害作用更为显著。因此,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应适时启动胰岛素治疗。
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以下情况应给予胰岛素治疗:(1)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2)应激情况(感染、外伤、手术等);(3)严重合并症,肝肾功能不全;(4)妊娠期间。
以下情况可给予胰岛素单药治疗,亦可给予口服药和胰岛素联合应用:(1)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HbA1c≥9.0%且糖尿病症状明显;(2)在采用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及2种或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大剂量治疗3个月后血糖仍不达标(HbA1c≥7.0%)的患者;(3)病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者。
表1:各学术组织关于胰岛素治疗时机和起始治疗方案的推荐

目前临床常见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有1天1次或2次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1天2次预混胰岛素方案、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三种。各种方案适合不同的临床情况。
表2:主要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特点

目前尚无循证学证据表明何种胰岛素方案更优,总体而言,预混胰岛素的达标率占优,基础胰岛素发生低血糖的概率更低。由于亚裔患者发生餐后高血糖的比例高,因此餐后血糖控制对于我国患者尤其重要。我国市场胰岛素以预混类为主,美国和欧洲则以基础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为主。
表3:主要胰岛素方案优点比较

图3:中美欧胰岛素使用情况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