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327 4
2013-10-22
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拜物教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0-23 15:30:59
so,又是前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3 23:21:00
关于拜物教,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解读方法。不过既然你的标题是资本论,那主要解释下马克思的观点吧

核心的关键词是:异化、物化

异化是指由劳动者生产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变成敌对和异己的东西存在,并最终反过来统治劳动者的一种社会现象。
举两个栗子:①包是方便人们出行时携带物品的工具,应是人的附属物。但现在不少人省吃俭用大半年就为了买LV、PRADA,这就是人被包统治了,是人的异化。②音乐是为了让人放松休息而发明的,但不少人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去追星,这就是人被音乐统治了,是人的异化。

拜物教只是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3 23:54:51
要进一步理解人的异化,就得理解人的物化。

人的物化,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人的能动性被埋没,人变成物的一部分,成为物的一部分,以物的价值来衡量。

逻辑如下: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和劳动对象在所有权上分离,劳动者为了生计不得不出卖劳动。此时劳动者不得不忍受重复的、简单的、繁杂的劳动,加入到一个机械系统内(即企业)。劳动者开始失去主观能动性,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物(生产线)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者越发地依赖这个系统;但这个系统并不依赖他。同时,分工越细的系统内,劳动者的视野被局限得越厉害,生活的圈子也越小。最后,劳动者完全被物化,成为人型的“商品”,成为整个机械系统的一部分。这一过程即是人的物化。

举个栗子:一个人成年后进入富士康做流水线工作,这个人依赖富士康给予的工资。富士康并不依赖这个人,可替换的“零件”太多。当这个人从18岁做到28岁时,做了十年,会出现什么情况?他的技能只有流水线生产,他的生活圈子被限定在舍友之间,他的视野内只有传送带和厂房。这个人已经完全物化,他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成为了物——即零件,他是富士康流水线的一部分,他依靠富士康而活。但富士康并不依赖他!在富士康眼中,他就是零件,价值用工资来衡量,可以被替换!这便是人的物化!

还有很多栗子,比如做了十几年的银行柜员,开了二十多年的司机,做了一辈子的裁缝……等等。人失去自己,变成物,变成商品,可以用工资衡量,可以交易,可以替换,物化后的人只能说是“有人外表的物”罢了。

在理解物化和异化后。我们看看现实:大多数中国人一生追求的是什么?房子!
人们读书是为了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是为了能有高收入,有高收入是为了买得起房子!有了小房子想换大房子,有了大房子想换别墅……人的一生为房而活,为房而奋斗,这是人被房子统治,是人的异化。在这异化中,其实人一生下来就被一个巨大的系统所物化。即人成为物,进入一条流水线,经过(小学、中学、高考、大学)等多个步骤,成为名为“毕业生”的商品,再进入一个个小的系统内(即企业组织等),成为小系统的一部分,进一步物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4 00:02:06
物化和异化是相辅相成的。

物化使人变得“不是人”,变成物,失去了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情况下人更容易被物所支配,即促进人的异化!(比如对钱的极端渴求,或者不理智地购买奢侈品等)
异化则是加速人的物化过程。即你不变成商品,你就无法卖出去,就没钱可以生存。为了生存,人不得不主动地、努力地物化!(比如要考一本大学,要出国留学变成更好的商品等)

所以,拜物教只是人的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失去主观能动性以后被物所支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