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81 0
2013-10-24
2013年 10月 24日 09:40
有关中国债务状况的消息有些令人担忧。

就在中国对地方ZF不断上升的债务展开的审计还有数周就要出结果之际,我们从我们在上海的团队那里得知,中国地方ZF已被允许通过短期借款的方式来借新偿旧,同时我们也从彭博新闻(Bloomberg News)的报道中获悉,为弥补银行业的损失,一些中资银行的坏账冲销规模上升了两倍。

地方ZF债务是中国ZF实施经济政策时遇到的一大难题。中国ZF无疑希望让中国经济摆脱具有潜在风险的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化解危险的房地产投机泡沫,但缺乏监管的地方ZF债务的规模迅速扩大,阻碍了中国向更稳定的、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顺利转变。

中国审计署曾在2010年估计,地方ZF债务规模约为人民币10.72万亿元(合1.75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7%。不过根据从各个渠道得到的信息,自2010年以来,中国地方ZF债务出现了快速膨胀,一些人士估计目前地方ZF债务占GDP的比例已达60%,其中大部分债务来自地方ZF的特别投资工具(SIV),这些投资工具能够绕过中央ZF设定的借款限制。(对于那些熟悉金融危机前华尔街资金拆借门道的人士而言,SIV听起来有种不祥之感)。

中央ZF在地方ZF债务激增问题上也难辞其咎。多年来,中央ZF一直会给全国的年度经济增长率设定一个目标(过去几年的目标通常被设在8%或更高水平),同时会向省级和市级ZF表示,希望他们能实现这一经济增长目标。对于一些地方ZF官员来说,解决方案很简单:先征地拆迁,再借款搞房地产开发,在很多情况下下,这些官员不会考虑未来对新住宅和办公楼的需求有多大。

地方ZF的这种做法造成了Kynikos Associates对冲基金经理Jim Chanos所称的“通往地狱的脚踏车”。到未来某个时点,地方ZF将不得不停止这种做法,届时他们的债务将达到难以持续的规模。目前看起来这一时刻越来越像是已经来临。

难怪中国ZF已经在想办法应对借贷双方未来将面临的困境了。

了解最新政策变动的人士对《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称,在对信贷法规的修订中可能包含允许更多地方ZF发行短期债券的内容,这样一来,地方ZF就可以用发债所得偿还到期债务。当然,这只不过是将问题向后拖延数月或几年。政策修订者大概抱着这样的希望:到那时,经济增速已经恢复,会使这些地方ZF更容易筹到资金。但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从彭博的报道来看,银行已经在对这些不良债务进行大规模冲销。彭博在周三早些时候报道称,中国最大的几家银行在今年前六个月冲销了人民币221亿元(约合36亿美元)的坏账,是2012年同期的三倍。

令乐观者感到安慰的想法是,中央ZF还有腾挪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预计, 2013年中国中央ZF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将只有21.3%。

然而,要对中国的债务规模进行任何合理分析,都必须将地方ZF、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债务统计进来。上述机构都可以说是中央ZF的延伸,这意味着它们的负债最终也是中央ZF的负债。拥有无限税收权力的中央ZF当然可以吸收这些债务,但如果救助规模过于庞大,将严重制约ZF刺激经济进一步增长的能力。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就可能受到重创。

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最近的一份评估报告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相当令人不安的大背景:2012年底,中国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198%,高于2008年时的125%。现在不妨思考这样一个事实:中国GDP同比增速自2012年以来已降至7.5%左右,而截至9月份,中国最大几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加了19%。

还会有其他人认为中国将遭遇危机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