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全国人大代表、卫生部部长陈竺在陕西代表团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二版基本药物目录正在等待国务院批准,即将出台,药品品种、覆盖面扩大。他还说,医改下一步最重要的是建立“医疗改革联合体”,不仅是社区平台,也以三级医院为核心,带着几个二级医院,辐射一片社区和乡镇,实现城乡医疗统筹。
大病医保也想全覆盖,但必须考虑“卫生经济学”
陈竺在解释为什么选中这20种重大疾病进行保障试点时说,也想全覆盖,但必须考虑到成本效益,就是“卫生经济学”,不可能把钱用到那些实际上治不太好的病上,比如有的癌症到了中末期,即使做移植,对健康的效益还是很低的。所以挑选的病种大都是儿童病、妇女病,加上会使一些特困群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病种,都是费用可控、疗效确切的病种。
建设“医联体”需人事制度和医保改革
陈竺说,医疗改革下一步最重要的是让基层医院真正强起来,和大医院上下联动、沟通、最好是一体化的构架,就是“医联体”。基层的诊疗量在上升,但大医院上升得更快。去年全国诊疗人数已接近69亿人次,前年是62亿人次,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看病5次以上。如果这种情况不能扭转,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特别是应对慢性病这个健康的主要威胁,是不可能的。为此,要大力提倡和扶助全科,大医院要建立全科医学科,动员大医院医生能够沉下去。
陈竺指出,建设“医联体”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人事制度,如果大家还认为只有专科医生是一流的,三流的人才去做全科,那就无法调动积极性。另一个问题是医保。如果医保能按基层、二级、三级医院这样一个总包体系去报销,自然会促进医疗资源的下沉。
陈竺透露,在管理构架、理顺政府职能方面,这一次可能涉及卫生部门的机构改革,而且“面比较大,也比较深”,主要围绕构建一个有特色的低成本高产出的卫生体系。他希望下一步“医保、医药、医疗”三医向着统筹的方向联动,不要割裂开来。
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来获得群众的最大健康效益?陈竺认为,要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哪些服务是合理的、恰当的?这些问题,谁最清楚?说穿了,有良知的医生最清楚。以专家和技术支撑为基础的卫生行政部门,要责无旁贷地把这个职能担起来。
陈竺说,改革到了深水区,好做的事情前一段都已经做了,全民医保框架有了,服务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并且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入平稳发展阶段,财政也不可能像医改头三年,每年以百分之三十几的增长力度来支持卫生了。那就只有靠改革来出红利,靠创新来出红利。
日本留学:http://www.weilanli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