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1912 0
2007-12-02
11月28日,本网记者从农业部在安徽合肥召开的全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座谈会上获悉:今年在基数较高、灾害偏重、政策效应递减的情况下,我国粮食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粮食总产量有望超过1万亿斤,实现了粮食连续四年增产,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从恢复发展跨入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讲话时说,我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扭转了“两增一减”或“两增一平”的发展局面;粮食效益稳步提高,解决了增粮不增收的难题;粮食产量和粮食质量同步提高,化解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协调发展,走出了“粮上经下”或“经上粮下”的怪圈。

  危朝安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影响粮食生产的内外部因素更加复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力将越来越大,通过国际市场平衡国内供给的风险也将越来越大。在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增产,总产有望重登1万亿斤台阶之后,继续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必须加快探索建立粮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路子。

  危朝安强调,建立粮食稳定发展长效机制要坚持一个方针,突出五个重点,处理好六个关系。

  坚持一个方针就是坚持立足国内基本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方针,到2010年国内粮食生产水平必须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这是未来3年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余地的硬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

  突出五个重点:一是政策要稳定完善。要进一步巩固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实行政策倾斜和利益补偿,使主产区政府抓粮不吃亏,使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要稳定种粮收益预期,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确保市场粮价稳定;要规范项目运作程序,强化项目监督,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绩效评价制,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二是工作要常抓不懈。做好粮食生产工作,要愿抓、敢抓、会抓。要一个作物、一个作物地研究,分析每个产品的供求关系,找准突出问题,采取关键措施;要一个季节、一个季节地谋划,做到早准备、早安排、早落实,不误农时;要一个区域、一个区域推进,采取针对性措施,充分挖掘增产潜力。要坚持并完善粮食生产领导联系点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督导制度,整合农业行政、科研、教学、推广等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努力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三是基础设施要巩固加强。要进一步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基础条件,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建立以各级政府为主体的投入机制,增加小型农田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中低产田改造;要通过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标准农田建设;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建设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对龙头企业、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粮农民投资投劳建设基础设施,国家要给予必要的扶持。四是工作责任要落实到位。要建立和完善中央和地方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全面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强化粮食安全责任,明确粮食生产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考评奖励制度;要将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充实地方储备等任务落实到省(区、市),把粮食省长负责制量化,并纳入省级政府绩效考核。五是制度要创新。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扶持发展种粮大户,提高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要积极构建粮食标准体系,推广集成配套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要大力发展订单粮食,积极构建龙头企业与粮农之间稳定购销关系,健全粮食生产组织体系,提高生产组织化水平;要加快发展粮食生产、农机、植保等专业合作社,广泛开展专业化服务,着力提高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

  处理好六个关系即处理好国家粮食安全中央责任与地方责任的关系,关键是地方责任要落实;处理好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的关系,关键是行政措施要加强;处理好粮食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关系,关键是保持小麦面积稳定,促进水稻、玉米、大豆持续增产;处理好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关系,重点依然是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处理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发展的关系,关键在于发挥优势,调整布局;处理好国内生产与国际市场调剂的关系,必须立足国内,确保基本自给。

  危朝安最后强调,各地农业部门要紧紧围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这一基本要求,积极谋划好明年粮食生产工作,用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