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483 9
2013-10-30
    到目前为止尚未见能够解释清楚资本主义危机的观点


  说资本主义不好,说它有很多缺点,是很容易的。也很正常。
  尤其是资本主义经常发生的危机,更是很多人用来攻击资本主义制度的把柄。但他们的对资本主义运行的危机所作的解释尚不能令人信服。

  我见到过计委副主任刘鹤组织很多学者对前两次资本主义大危机做过系统的研究,其观点比较实用,解释性也比较强。见“《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1、两次危机的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
  其警世意义在于,今后当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不仅需要认识它的进步作用,抓住它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充分意识到重大变革会随之出现,充分估计震动性影响和挑战。
  2、在危机爆发之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危机发源地的ZF都采取了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
  在两次繁荣期间,经济的自由放任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发扬互为补充,推动着经济的高增长,但也与后来危机的发生存在某种逻辑关系。
  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
  两次危机发生前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较少数的人占有较多的社会财富。这次危机最突出的表现是,生产资料名义所有权和实质支配权分离,权力集中到虚拟经济领域极少数知识精英手中。
  4、在公共政策空间被挤压得很小的情况下,发达国家ZF所采取的民粹主义政策通常是危机的推手。
  技术变革和分配差距扩大造成的心理压力,往往会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在执政期内无力改变现状和选票政治的推动下,ZF倾向于更多地采取民粹主义政策宣示,安抚民心。
  民粹主义承诺改变了大众的福利预期,加大了对ZF的依赖,也放松了自己的奋斗决心,是效果极其负面的腐蚀剂。致命问题是,一旦大众的福利预期得不到满足,社会心理很快发生逆转,并形成蔑视权威、拒绝变革和仇视成功者的强烈氛围。与此同时,超出收入能力的过度财政负债和福利主义相应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ZF和民间相互影响,其破坏力在目前的欧债危机中得到充分体现。
  5、大众的心理都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不断提出使自己相信可以一夜致富的理由。
  两次危机前的产业神话和收入分配出现的巨大差距,往往导致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心理状态出现变异。改变其社会地位的急切心情,使大众都开始追求一夜暴富,人们宁愿相信各种投机奇迹,人类本性中的贪婪和健忘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没有多少人可以经受泡沫产业的诱惑……正如加尔布雷思所描述的,当经济处于过度繁荣状态的时候,没有人不相信泡沫会继续膨胀,人们不是找出理由使自己理性,而是找出理由使自己相信盲目冒险的正确性。
  6、两次危机都与货币政策相关联。在两次危机之前,最方便的手段是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
  大萧条前,泛滥的信贷政策引起了股市的泡沫和投机的狂热;在这次危机前,美联储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放松监管和次级贷款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使得经济泡沫恶性膨胀。
  7、危机爆发后,决策者总是面临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三大挑战,市场力量不断挑战令人难以信服的ZF政策,这使得危机形势更为糟糕。
  在面对严重危机的时候,主要国家在应对政策上总犯同样的错误,特别是应当采取行动的时候总会错过时机,应当采取宏观扩张政策的时候则采取紧缩政策,应当开放和进行国际合作的时候往往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应当压缩社会福利、推动结构改革的时候却步履艰难甚至反复和倒退。

  我认为刘鹤的研究基本上比较中肯。虽然实用主义色彩浓厚了些,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比竟中国人的理论根底达不到要求的高度。也可能是写文章的人愿意用通俗的手法把研究结果呈现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0-30 14:15:31
资料上的这六点,俺朝除了第一点不符合外,其余都是铁板打钉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30 19:50:27
6、两次危机都与货币政策相关联。在两次危机之前,最方便的手段是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
  大萧条前,泛滥的信贷政策引起了股市的泡沫和投机的狂热;在这次危机前,美联储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放松监管和次级贷款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使得经济泡沫恶性膨胀。


2、在危机爆发之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危机发源地的ZF都采取了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

一方面说,危机前ZF采取了“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另一方面又说危机前ZF(美联储)采取了“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这莫不是在说“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乃属“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

央行开动印钞机吹起泡沫,归于“自由放任”政策,自相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30 20:50:41
lwzxy 发表于 2013-10-30 19:50
6、两次危机都与货币政策相关联。在两次危机之前,最方便的手段是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
  大萧条 ...
  我是这样来认识你所提出的这个问题的。

  对于重大新技术突破带来的产业发展,是需要新增货币来吸纳和支撑的。如果没有新增货币,就会对社会原有的货币分布进行改变,造成其它产业的萎缩(社会GDP比值上的降低)。

  至于经济政策,是指目前ZF还没有应对重大新技术突破带来的经济运行的震荡。还无法采取有力措施来调整新产业依照什么模式发展才不会对社会经济产生震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31 16:04:17
马克思不是说过吗?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不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矛盾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31 16:32:41
vgvfuj 发表于 2013-10-31 16:04
马克思不是说过吗?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不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矛盾吗
  马克思的这个说法有什么意义呢?

  就算马克思说的是正确的,那资本主义这个根本矛盾对资本主义也非是坏事。毕竟资本主义经过危机后,整个社会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纵观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没有在这个根本矛盾下毁灭,而是在不断向前发展。


  其实,你上面所说的“马克思不是说过吗?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不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矛盾吗”,是受马克思误导的一个典型。马克思只对这个矛盾的运动说了一半。另一半是这个矛盾在经济危机下得到解决,使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而不是这个矛盾毁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在不断的危机中调整自身,使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就象蛇的成长过程要蜕皮一样。

  如果你认为我上面的解释不与马克思的意思完全对应,那不是我的错。我只是陈述事实。应该是马的说法在逻辑上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不对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