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7288 79
2013-10-30
    没听说过余斌,搜索了才知道他是学数学出身的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部副主任,被很多大学请去宣讲“西方经济学”是伪科学,据说还颇受欢迎。余斌头衔很大,不过大作《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数理逻辑比较》让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
      余斌说:西方经济学在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其理论除了为资本主义制度诡辩和让发展中国家屈从于国际垄断资本外,别无价值。理由是“西方经济学”滥用数学,比如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的利润达到最大。这条理论只在确定性条件下和资本过于充足以致剩余资本无利可图的情况下成立。如果象现实中,收益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大高于成本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这条理论就无法使用。西方经济学在推导这些结论时,曾假定不确定性是不存在的,但西方经济学在谈及存在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时,却直接引用确定性条件下的结论,以此来鼓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
      意见:一、科学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任何理论首先要有假设作为逻辑起点。甚至宗教都隐含假设,佛教的第一个假设是有观音姐姐,但他们并不懂得假设,也不关心假设是不是事实、与事实距离多远,直接宣布自己是宇宙真理。当余斌乘坐飞机时,设计、制造、使用、维护飞机的力学假设和模型根本就不是完全符合真实的,没有也不可能考虑到所有不确定性。按照余斌的逻辑,他应该拒绝乘坐飞机,并且宣布力学是伪科学,力学家其实是航空业资本家的走狗,为了赚钱编造出虚假的理论。科学发展的历程,正是在不断修正假设和模型中渐渐逼近真实,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同样的科学规律。弗里德曼所说经济学是“渐渐逼近”正是此意,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和科学的态度。不确定性的分析是现代经济学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向。余斌写过一本《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耻辱 》,看来是想把诺贝尔经济学奖批倒批臭。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拉尔斯·彼特·汉森接受《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我特别感兴趣的是研究不确定性如何影响私人部门行为和经济政策。余斌凭什么说西方经济学家没有认识到不确定性的重要性?这样用不确定性来否定“西方经济学”只会让人笑掉大牙,笑话中国的经济学教育的。作为数学专业出身的经济学博士后,余斌你应该做的是把不确定性引入经济模型,取得公认的成果,站上经济科学的高地,这才是对“邪恶”的西方经济学家迎头痛击噻。
      二、余斌承认现实中收益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大高于成本的不确定性。现实中,工人只要完成了工作就应该得到工资,不应该承担经营的风险,产品卖不出去、企业亏钱与工人无关,老板亏了钱也不能不给工人工资啊。资本家投入了本钱,他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收益的不确定性。余斌你光看见资本家赚钱,“剥削”了工人,咋看不见资本家亏钱呢?资本家盈利是罪恶,亏了钱他找谁?如果不算公有制实验失败后私有化过程中的利用职权贪污,资本家投入的资本无非是省吃俭用和继承的遗产,省吃俭用自然是道德的,至于遗产哪个敢宣布取消?取消遗产等于向人性宣战。倒是“邪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减少不劳而获,减小贫富差距,增进社会和谐,实行较高的遗产税。ZF(直接写ZF算了)不应该阻止一个工人合法经营变成资本家,也不应该阻止一个资本家变成工人。ZF应该作的是为寒门子弟提供教育培训机会,保障公平竞争,畅通社会上下流动渠道,而不能象公有制下精子决定命运,干部的子女还是干部,生来就高人一等,农民的子女还是农民,生来就是低人一等的贱民。对这些事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怎么解释?
      余斌说: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是割裂开来的。其微观分析甚至不能作为其宏观分析的基础。“总体经济行为决非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西方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也承认,“如果你认为对局部来说成立的东西,对总体也必然成立,那你就犯了‘合成谬误’”。例如在分析完全竞争市场时,其单个供应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而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却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单个供应商的水平需求曲线无法直接合成这样一个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这是因为,西方经济学是从孤立地以个别的观点来推断总体的。
      意见:完全竞争市场时,单个供应商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是由于单个供应商不能操作价格。如果把一个行业的所有企业视为一家大工厂的各个车间,这个大工厂的商品需求曲线当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如果哪个车间由于成本太高而倒闭,会由其它车间增加产量来弥补,并不影响这个大工厂的商品需求曲线。单个供应商的需求曲线上的价格只是市场的需求曲线上价格的一个点。构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完美的桥梁是很不容易的,萨缪尔森已经说的很明白:不能简单加总。致力于沟通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学者很多。余斌你凭什么说西方经济学是从孤立地以个别的观点来推断总体的。作为数学专业出身的经济学博士后,余斌你完全可以尝试构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桥梁,这才是对“邪恶”的西方经济学家迎头痛击嘛。如同CCTV的军事“专家”,满嘴跑火车只会让人笑话。
     完全竞争的市场才是真正有利于消费者,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消除余斌仇视的暴利的。剥削劳动者来供养大量闲人、不劳而获、贪污浪费最严重的恰恰是垄断的国企。
     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是非常严格的,在现实的经济中只有比较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类型。建立完全竞争市场这样一个理想模型,有助于我们解释或预测现实经济中厂商和消费者的行为。建立一个接近于现实的模型正是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是各门学科共同的方法。建立一个拥有接近于真实的假设、简洁而且接近于真实的模型,远远胜过没有事实、没有逻辑、充满“必须”、“要”、直接宣布我是真理的典型“文科思维”的貌似很能写的长篇大论,因为前者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后者是空话。
      余斌说:马克思的著作的直接对象是工人阶级。显然,工人阶级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受到高等教育,尤其是较高的数学水平的教育,但这并不排除工人阶级具有“卓越的理论思维能力”。于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其早期主要是直接应用辩证法来说明问题。事实上,马克思的《资本论》也因此“在德国工人阶级广大范围内迅速得到理解”。
      意见:博士后的这个言论更是奇葩,让人拍案称奇,幸好我没在吃饭。工人农民的数量少于资本家,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应该是出身工农家庭,按照余斌的逻辑,他们没有进入大学前具有“卓越的理论思维能力”,读了大学后就失去了“卓越的理论思维能力”,变成了阴险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编造谎言帮助资本家欺骗工人。看来骗子总部不在驻马店,在世界名校。应该照主席说的“大学文科应该取消”办噻。阴险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竟然编造出“人是自利的”,到底是在欺骗工人阶级呢,还是在唤醒工人阶级呢?其实自利是一切生物的最根本性质,石头就没有自利性,资本家是自利的,工人也是自利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同样是自利的。用自利性的解剖刀来分析社会,无往不利。连最普遍的事实都不敢承认,还有什么资格谈科学?
      余斌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比,西方经济学在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其理论除了为资本主义制度诡辩和让发展中国家屈从于国际垄断资本外,别无价值。西方国家的发达与现代西方经济学并无直接的关系。显然,一套在逻辑上都不成立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又怎么可能成为西方少数国家经济发达的理论指导呢?
      意见:按照余斌的逻辑,事情的真相是这个样滴,西方国家的发达与现代经济学并无直接的关系,阴险的西方经济学家看见70年代的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一片繁荣,物资丰盛,人民的生活水平很快就要赶上西方了,于是一个巨大的殷毛出笼了。他们在80年代积极向中国推销“西方经济学”,妄图使中国实行资本主义,让中国人民吃二茬苦,受二茬罪,重新过上一年吃不上几次肉、买不到几尺布、半饥饿的生活。问题是,为了欺骗中国人民,这个“西方经济学”发展了几百年,经济学院办了几百年,还搞个诺贝尔奖来打掩护,也太TM处心积虑了嘛,还得保证这么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这么多经济学家不出个叛徒,向中国人民透露:其实这是个大殷毛。
      余斌说:正是由于西方经济学反对唯物辩证法,从而西方经济学对数理逻辑的运用绝大多数都是错误的和不成立的,仅仅依靠人们对高等数学的畏难心理,才得以愚弄世人。
      意见:历史性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的突破正是从数量经济学开始的,因为那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看见数学就头疼。在科学面前,春桥文元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实是半文盲。按照判决,其实他们是假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的高峰伟大领袖都骗了,阴谋在中国复辟资本主义,幸好被英明领袖华主席一举粉碎,全国人民喜大普奔了。江山代有才人出,现在终于有学数学的理论家诞生了,可以依靠那些老人对高等数学的畏难心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0-30 20:59:43
我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专家,就是解决不了经济危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30 21:52: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30 22:04:07
我以为,此人对“西方经济学”的批判并非一无是处,但其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维护也站不住脚。仅一例,关于不确定性在“西方经济学”的缺失,在马克思的经济学中一样缺失。资本论中通篇都没有提到,生产其实是为不确定的将来做准备。

此外,其显然认同萨缪尔森的“合成谬误”论:“如果你认为对局部来说成立的东西,对总体也必然成立,那你就犯了‘合成谬误’”。可是,从个体上来说成立的事物,总体上居然不成立,其可能性又有多大呢?比方说,一个人勤俭持家是对的,对于一个国家,穷奢极侈、减少储蓄、增加消费反而就成了经济增长的动力?

不幸地,凯恩斯、萨缪尔森就是这么想的。而且,将上述可笑的想法找到了一个更可笑的托辞:“合成谬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30 22:06:22
zdnlilin 发表于 2013-10-30 20:59
我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专家,就是解决不了经济危机
想地好。因为现在能够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所谓专家,都是些解决不了经济危机的经济学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30 23:00:47
zdnlilin 发表于 2013-10-30 20:59
我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专家,就是解决不了经济危机
有那么多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还是解决不了人类的疾病。人类历史就是真实的社会实验,经历了长久的社会实验,不可否认人类对经济的认识大大高于凯恩斯年代了,更不要说马克思年代。否则就只能说几百年来人类的经济知识在倒退,这显然是荒谬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