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3-12-1 00:21:13
AlbertAnne 发表于 2013-11-30 22:18
事实经济危机的根源就是“人性的不可预测性”,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重要假设的是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但是这个 ...
这位网友以为:“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重要假设的是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这是最站不住脚的。” 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如下:

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详见:《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经济学归根结底是一门研究人的经济行为的社会科学,而人的经济行为是受制于人的意志思维支配的,所以,人们总是习惯于用人的意识观念去解释人的经济行为,而马克思却从另一个角度,即历史主义观点去解释人的经济行为。

经济学将“人的理性”作为其经济行为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其关键就在于人的理性背后所隐含着当事人对物质经济利益的考量,这种考量是当事人对各种市场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的结果,是对自身利益的得失评价,符合经济学的实证规范。

什么叫“经济人”?所谓“经济人”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各种经济行为的个体人。经济学的本位是个体人,既不是集体人,也不是抽象人;经济学的本位是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力要素背后的个体人。是社会关系及其生产关系背后的个体人。“劳动创造价值”这一说法不严谨。说到底,是人创造价值,是人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如硬将人与劳动分割开来,或硬将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分割开来,片面地、孤立地、抽象地讲“劳动创造价值”,不科学。

劳动力若脱离了人,劳动力能够独立存在吗?根本不可能。既然如此,将无数的单个劳动力“社会平均化”,其实质无疑就是将无数的个体人加以“社会平均化”。人就是人,人不是物,人的质量——人的禀赋及素质是不同的,异质的,是无法相加的,也无法做到“社会平均化”——马克思试图指出未来社会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根据,但不应如此论证。

同理,若将“理性的经济人”与人的“物质经济利益”分割开来,片面地、孤立地、抽象地讲“理性的经济人”,那么,中石油的股票48元就会“有价无市”。如果问题到此为止,这位网友的观点可能是对的。可是,问题的关键是,“理性的经济人”并不等同于“理智的经济人”,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是相当大的。“理性的经济人”包括“非理智的经济人”和“理智的经济人”这二个部分,你不能强调其中一个方面,有意回避另一个方面,进而否定“理性的经济人”这一整体范畴。

许多网友常常不加分析地质疑西方经济学的“理性的经济人”这一假设,他们往往将“理性的经济人”与“理智的经济人”这二个概念相互混同起来,然后对“理性的经济人”加以批判。读书不认真呀。

恩格斯其实指的即是“理性的经济人”,只不过没有用到这一词汇。

他说“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里“人们”,难道不就是所谓的“理性的经济人”吗?谁敢把“首先”与“然后”二者关系“非理性”地颠倒一下试试?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之所以错误,就在于他坚持认为,价值的源泉是劳动。但事实不是这样的,其实价值的源泉是市场,不是劳动,不能将价值的源泉仅归结于劳动。斯密指出,劳动是价值的内在尺度。什么叫“尺度”,尺度就是一种职能。所以,斯密接着指出,劳动是初始货币。什么叫“货币”,货币就是承担着商品交换中一般等价物职能的商品。所以说,人的劳动是社会财富生产所必需的一种职能,据此劳动便具有了计量社会财富的职能,一种初始尺度。为此,在劳动构成社会财富生产的初始职能基础上,其他的社会财富生产的元素,诸如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它们所具有的各种职能都是从劳动这一社会财富生产的初始职能之中分离出来,且独立地承当相应职能,表现为社会财富生产所必需的生产力元素。这就如同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且独立地承当相应职能,其中道理都是一样的。

马克思看到这一点后又修正说,个体人(即个体商品生产者)有用劳动形成价值,但不决定和实现价值。价值是指社会价值即市场价值,它由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我个人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属于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狗尾续貂”,完全没有必要嘛。价值是由无数的个体经济人之间的“理性”的经济行为决定的,即由人们的市场行为决定的,在这些人们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行为之中,包含着非理智的经济行为和理智的经济行为。每一个人的经济行为都可以说是“理性”的,但并非每一个人的经济行为都可以说是“理智”的。“潮水退去后,才能发现谁在裸游”。

所谓“理性的经济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须按照权利平等、意志自治和行为后果自负的“三原则”,在考量自身利益及其风险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完全民事责任的经济行为或决定,但不意味着该行为须是恰当的、理智的。

问一个问题:

(1)等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黄花鱼为何白天捕捞上来时鱼体呈现白色,为何夜晚捕捞上来时鱼体呈现金黄色?
(2)在此情况下,鱼市交易上,为何通体金黄色的黄花鱼市场价值,要比通体白色的黄花鱼市场价值高出3-4倍?
(3)依据市场需求原则,渔民按照黄、白二色将黄花鱼分拣开来买卖,其经济行为是否违反“理性的经济人”假设?

不妥之处,恳请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 11:32:55
AlbertAnne 发表于 2013-11-30 22:18
事实经济危机的根源就是“人性的不可预测性”,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重要假设的是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但是这个 ...
假设是不不需要也不可能完全符合事实的。科学的发展正是逐渐使假设和模型复杂化,逼近事实。弗里德曼所说:经济学研究是渐渐逼近,正是此意,和自然科学是一样的。
你可以试试提出新的相反的假设,比如假设人不能预测未来啊,但只这样假设是没多大帮助的,使研究失去了边界条件。任何学科的研究,首先必须对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更何况社会经济活动这么复杂的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 11:33:52
多写了个字,假设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完全符合事实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 11:42:41
xiaxt 发表于 2013-12-1 00:21
这位网友以为:“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重要假设的是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这是最站不住脚的。” 这一观点值得商 ...
你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属于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狗尾续貂”,完全没有必要嘛。价值是由无数的个体经济人之间的“理性”的经济行为决定的,即由人们的市场行为决定的,在这些人们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行为之中,包含着非理智的经济行为和理智的经济行为。每一个人的经济行为都可以说是“理性”的,但并非每一个人的经济行为都可以说是“理智”的。“潮水退去后,才能发现谁在裸游”。
说得对。什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能针对简单的同种计件劳动计算,对于小学生都懂的问题,有人用这个劳动时间,那个劳动时间写一大篇,甚是可笑。精确地说,其实计件劳动是按件分配,也不是按劳分配,同样的事,有人容易得很,有人劳得很。按劳分配纯属鬼话,骗子和傻子说自己相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 12:08:45
成都雄关漫道 发表于 2013-12-1 11:42
你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属于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狗尾续貂”,完全没有必要嘛。价值是由无数的个体经济人之 ...
成兄说的极对。

人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游泳,倘若纠结于到底谁是裸泳,或谁没裸泳,其实毫无意义。人若站在岸上是看不出谁是裸泳,或谁没裸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如同某人站在岸边上,仅凭人们遗落在沙滩上的个别衣物去研判谁在裸泳,或谁没裸泳,其道理是一样的。同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是一种理论假设,它仿佛是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游泳的人们,或者都是在裸游,或者都不是在裸游。所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一种理论假设,它始终处于一种自相矛盾的状态之中。

成兄的洞察力精到,一下子就看出了鄙人的“话中话”,鄙人佩服,十分佩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 14:55:02
xiaxt 发表于 2013-12-1 00:21
这位网友以为:“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重要假设的是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这是最站不住脚的。” 这一观点值得商 ...
首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19世纪40年代就被保罗·萨缪尔森完全推翻了,这个鱼的例子还不如另外的一个例子生动,就是红酒窖藏的例子,“一瓶窖藏10年的红酒要比窖藏一年红酒值钱”,现在公认的观点就是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决定价值,我想就算是马克思现在活过来也会同意这个观点。
其次,西方经济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ZF决策提供一个重要依据,从而彻底消除经济危机,但是事实上结果并不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人的需求变化和供给的变化不相匹配,还是中石油的例子,如果大家一直都认为48元的价格是合理的那么就不会出问题。我所谓人性不可预测就是指人的需求变化和供给变化并无明确函数关系。如果谁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谁就是经济学界的爱因斯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 15:02:10
出现一个错误"19世纪40年代",是"20世纪40年代",好像是1930几年吧!记不大清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 16:44: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 21:51:32
xiaxt 发表于 2013-12-1 12:08
成兄说的极对。

人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游泳,倘若纠结于到底谁是裸泳,或谁没裸泳,其实毫无意义。人若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 21:59:16
AlbertAnne 发表于 2013-12-1 14:55
首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19世纪40年代就被保罗·萨缪尔森完全推翻了,这个鱼的例子还不如另外的一个例子 ...
“我所谓人性不可预测就是指人的需求变化和供给变化并无明确函数关系。”说得有道理。
或者说是难以、目前还不能(也许以后能、也许永远不能)准确预测需求变化和供给变化。
社会科学难在每个人的想法本身就是多变,再加上人数的巨大。研究两个人的博弈容易,研究十三亿人的博弈就太难了。十三亿人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正如楼市何时见顶,难以预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5 12:24:4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8 09:34:13
LZ真厉害,这些东西也这么较真。我的原则是:不参与,不辩论,不理睬,让这些宇宙真理自己消失。至于经济学博士后,也不要当真,比如我,虽然是金融学博士后,但其实金融学可能还没有入门,很多文献看不懂。建议不要做跨学科博士后,还是原来自己的学科比较好,这样发论文容易多了,研究方向也比较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31 22:53:56
楼主大惊小怪,没见过马戏团,还没听过马戏团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 21:59:53
我觉得这个作者可以去朝鲜论证下马主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4 10:29:04
满脑子姓资之徒,当然没能力在这个时代说事了。因此没必要与此斯计较。今天当局要让市场起决定作用,这难道不会气死此斯吗?而市场根据什么来运作的?就是根据西方经济学首先揭示的规律运作的嘛。因此,妄图否定西方经济学,难道不就是妄图想否定市场的作用吗?这样的话,难道不就是妄图想否定三中全会精神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4 10:30:23
zdnlilin 发表于 2013-10-30 20:59
我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专家,就是解决不了经济危机
如果没经济危机,哪来经济进步?因为经济危机可以淘汰旧的经济体制,建立新的体制。因此,根本不需要解决经济危机,而是要懂得利用危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4 10:47:30
hhj 发表于 2014-1-4 10:29
满脑子姓资之徒,当然没能力在这个时代说事了。因此没必要与此斯计较。今天当局要让市场起决定作用,这难道 ...
这种人戴上了博士后帽子 有这么高官位 就得计较计较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4 10:51:32
lwzxy 发表于 2013-10-30 22:04
我以为,此人对“西方经济学”的批判并非一无是处,但其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维护也站不住脚。仅一例,关于 ...
只知经济学的一些皮毛的人,会相信类似“节俭悖论”之类的谬论,深入了解经济学,则会把人重新带回到普通常识
------------很对呀,于是20万亿的债务不仅不是谬论,而且还是动力。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一味强调花钱,那正中官儿们的胸怀,因为国家的钱肯定是他们花的,他们有花更多钱的“理论根据”,岂不是很好吗?轮不到老百姓来花。因此,对于国家来说,强调节俭更好,更平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09:20:09
成都雄关漫道 发表于 2014-1-4 10:47
这种人戴上了博士后帽子 有这么高官位 就得计较计较了
背得几句马货就混上博士,中国的行政主导的博士体制,在具有独立的真正真知灼见的人看来,真是垃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10:01:01
大体批的不错,不过萨缪尔森的"合成谬误"论是凯恩斯派的错觉,后来的经济学教材里面基本不提这个.

<投资学>里有一例:
假如你捡到一个100亿美元的宝箱,问:
1,这是金融资产还是实物资产?(把钞票当作财富,这正是凯恩斯派搞糊涂的地方)
2,你是否会因此而变得富有?
3,整个社会是否因此变得富有?
4,你如何解释问题2,3之间的矛盾,是否有人因此受到损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11:49: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12:05:42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4-1-6 11:49
试答如下:
1 这的确是一笔社会财富,其社会量为100亿美元。
2 此人当然会因此而变得富有。
这是<投资学>第一章第一道课后习题,按第一章的内容来看,应该酱紫回答:
1,这是金融资产
2,这个人会变得富有
3,整个社会不会变得富有
4,金融资产代表实物资产的要求权,这个人能够占有更多实物资产的同时,社会中其他人能占有的实物资产都变少了.

想象一下,假设有1亿美国人,每人有100元钱,你一下子得到一个100亿美元的宝箱,其他人会没损失?

把这个问题搞明白,还有"合成谬误"吗?

凯恩斯搞不明白"钱"和"财富"的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12:53:00
baqi wei wu!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16:25: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9 15:07: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16 17:34:11
余斌我从我老师那里多少了解一些。看了看楼上各位尤其是楼主的言论,我肯定1.余博士后的数学水平和经济学水平,当然还有语文水平超过你们所有人;2.余局长的功成名就、个人实现也许超过你们的总和;3.你们在这里聒噪他肯定是毫不在乎的。。。连我这个学渣都看得出楼上大多数人发言相当浅薄,连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门都没入。大家别讨论这么高深的问题了,都散了吧。某些人顶多看过政经前四章,两大部类平衡增长都玩不明白,考试前半个月背了背老师划的范围就敢来这里指手画脚大言不惭?有些人连流行的高级宏观微观计量封皮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跑到这里装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捍卫者?轮得着你们吗,也不看看自己什么德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18 09:05:39
鞠gt 发表于 2015-3-16 17:34
余斌我从我老师那里多少了解一些。看了看楼上各位尤其是楼主的言论,我肯定1.余博士后的数学水平和经济学水 ...
捍卫了半天,除了扣帽子,一条具体的反驳意见都木有,你很搞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23 21:34:59
成都雄关漫道 发表于 2015-3-18 09:05
捍卫了半天,除了扣帽子,一条具体的反驳意见都木有,你很搞哦。
我哪里在捍卫余斌,我是在评价你们。呵呵   请重修小学语文,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0 15:17:2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0-21 01:19:24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3-10-30 21:52
连童话世界里都会有一次又一次危机,以及一次又一次战胜危机的成功努力,何况真实的人类社会呢?

其实 ...
一,童话世界里有一次又一次危机,人类社会就应该有?这是哪门的数理逻辑?

二,经济学并不是研究“有趣”“无趣”的一门学问,除非这门经济学真的数理逻辑上站不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