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283 9
2005-06-11

“南阳模式”巧解助学贷款僵局 农村信用社放贷 学生家长还款 邻居亲友信用担保   目前,由于还贷率低,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国家助学贷款正陷入申贷两难的僵局之中。但是在河南省南阳市,团组织与农村信用联社联合探索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民间”助学贷款模式,两年来运行良好,学生和银行双方皆大欢喜。

首先,国家助学贷款的贷款人是大学生本人;而“南阳模式”考虑到大学生毕业后的流动性,将“贷款人”改为相对稳定的学生家长,由团组织对贫困生的情况进行审核。 其次,国家助学贷款由学生就读地的银行发放;而“南阳模式”改由学生生源地的农村信用社基层网点就近向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并执行国家规定的最低利率。 除此之外,“南阳模式”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信用担保优势,要求贷款人的邻居和亲友联名为贷款人提供信用担保。 在2002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前,这种新型的助学贷款在南阳市开始发放。一时间,得到众多贫困学生的关注。短短两星期,申请此项贷款的贫困生达1000余人。当年,900余名贫困大学生从农村信用社成功取得助学贷款,其中有400人享受团市委提供的贴息救助——其贷款期限内利息由团市委筹集善款支付,学生无需支付,逾期利息由学生家庭支付。 2003年,南阳市申请助学贷款者同样众多。两年来,该市已有近2000名贫困大学生从农村信用社取得了助学贷款,其中791人享受团市委贴息救助。据团南阳市委的估计,今年受益的学生会更多。 “我认为,国家助学贷款目前遭遇僵局,主要原因是贷款人的可变因素太大。”南阳市农村信用联社党委副书记丁光远说,“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流动性大,银行催款太难;另一方面年轻人的消费理念相对超前,银行的个人信用体系也不健全,贷款学生觉得欠着也无所谓,有钱也不想还。因此,银行不敢放贷了。但我觉得如果调整一下国家助学贷款的运作方式,从农村信用社系统破题,借鉴我们这种模式,就能基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丁光远进一步解释说:“首先,我们让学生家长做贷款人,从‘根儿’上解决了贷款人可变因素大的问题,因为不管学生毕业后到了哪儿,其父母居住地基本上不会变。其次,我们以邻居亲友联保的形式,以农民传统的信用美德和邻居亲友的舆论监督降低我们的贷款风险,提高还款率。因为在农村,谁家要是贷款不还,就会让亲友受连累,让人瞧不起。” 丁光远说:“我们农村信用社还拥有独特的机构优势,几大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最多只能到县一级,而农村信用社的分支机构却可以到乡镇甚至到村。这样,我们与贷款人的距离最近,最利于办理手续,也能够了解到贷款人最真实的信息,使放贷行为更加科学。也就是因为这几个原因,我们敢向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并且能够做到有求必应,不怕他们不还钱。” 2003年夏,团南阳市委对享受救助的首批贫困大学生的在校情况进行了跟踪了解。结果发现:在400名受到救助的大学生中,100%的学生都参加了勤工助学,有94%的学生获得了奖学金以及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并对还贷充满信心。全程跟踪了解学生情况的团南阳市委希望办主任邱文洲说:“不少贫困生说,这种贷款的方式比其他贷款要方便一些,同时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努力打工,好好完成学业,尽快帮家里还清贷款。因为他们不愿家人因不还贷款而蒙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6-11 13:42:00

助学贷款呼唤惩戒机制

作者:耿银平

  6月23日《山西晚报》报道,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制在北京、上海等八个城市开始试点。但没有想到的是,时间还不到4年,一些银行就停止放贷。由于还款状况不很乐观,作为执行银行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几家银行都只好暂停助学贷款项目,从而使这项工作陷入一种尴尬境地。据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自开始发放助学贷款以来,他们已经累计放贷2500多万元,受益学生3000多人。目前,该行已经存在4万元的不良贷款,而且不良贷款的数目仍在逐渐增加。

  银行受到经济损失,为了保证自身经济利益,停止贷款也是迫不得已。但这并不是贷款制度不得人心,而与执行过程中的漏洞和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关系密切。据统计,今年,山西省高校学生达23万,贫困学生5万多,比例占到了学生总数的25%。如果因此对贫困大学生停止贷款,将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乃至“贫困生后来者”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对于后者是不公平的。因此,笔者认为,在高校贷款屡屡难以收回的情况下,借鉴“南阳模式”也好,发展自我特色也罢,都不能忽略了对“贷款不良者”的监督、惩戒,建立和完善信用惩戒机制。

  大学生失信违约已成为家常便饭。由于没有与银行签订相关的抵押和经济担保协议,违约毕业生多是一走了之,银行即使想追究违约法律责任,因为学生流动性大,没有及时可靠的联络方式,法院连传票往哪儿发都不知道,学校对此也束手无策。这种无法追究的违约行为会起到负面“示范性作用”,使“贫困生后来者”也加入不还贷行列。有些学生可能真的是经济上拮据,无力还款,有一部分学生却是故意拖欠,恶意不还,不惩戒怎能行呢?

  一项调查显示,有73.21%的同学认为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影响,有58.64%的同学是“从众心理”。 尽管有九成大学生认为诚信很重要,但在实际行为中却仍然去“拖欠贷款”、“简历注水”、“考试作弊”。诚信只是“理想主义”,却并非他们的实际行为。

  造成意识与行为距离甚远固然与社会未形成健全的诚信机制有关,大学生自身也有主要原因。助学贷款是信用消费,它与贷款买车买房行为等经济行为没有本质区别,都应该是个人诚信和信用的“试金石”,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况且大学生已从中受益。信用意识淡薄,缺乏诚信原则,不去强力约束怎么改善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呢?在学生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的时候,必须建立、完善、实施必要的惩戒信用机制,对违约行为实施必要惩罚。或者将“信用成绩”公布;或者将“不良贷款者”名单在重大媒体尤其在网络媒体上曝光;或者将信用成绩记录档案,发送到学生就业单位,让他们的社会、职业形象乃至经济利益和地位受损,信用指数降低,从而强化其当然的社会责任感,不得不去归还贷款,这应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制度探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11 13:43:3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11 13:45:00

1、大学生为什么不偿还贷款,是大学生信用程度的吗?

2、南阳模式这种制度安排会不会真的有效?为什么?

3、是否应该采取惩罚机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11 13:45:4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11 20:31:00

总算看到一个还值得一看的帖子了。

我认为首先楼主不该受无耻宣传的误导,4万占2500万的百分比是多少?国有银行哪类贷款没有坏账?政府机关、企业乃至其它类型的个人没造成银行坏账吗?可笑。中国人什么都要搞大一统,所以中国人也许再该死上几亿(特别是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和当权派),比如在打击犯罪的美名下我们就是没有人权。结果呢?正部级干部在路上被人砍死,社会风气越来越坏,冤案以人民和正义的名义层出不穷。第一个结论就是有些坏账本该是预料之中的事,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更不能因此打击一大批贫穷的学生。

其次,问题没那么难以解决,提高违法成本当然是其中一条(即加大打击力度),但这很容易做到,学生再流动也不可能不与家庭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银行也太狂妄了一些。公布有意拖欠贷款学生的名字,或者把他们的身份证号码移交给各地劳动局,还有几个人会故意拖欠?真的还不出的学生毕竟有限,政府补贴也行,适当提高利率也行。

说到底中国人不把人当人,没有人性,才会恶官与刁民并存。

至于南阳模式,听上去不错,是否有效在中国必须过几年再说。倘若有效,那么该市的团委书记应该升官,比如当教育部长。倘若是演戏,那么就不要为他们免费宣传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12 14:57:00

上楼说得很好!什么时候媒体也主动帮学生和农民说几句话就好了啊!而不要老跟在政府屁股后面摇旗呐喊!媒体如此,是利之所趋,倘使我们的一些同学也跟着去做这么些无聊至极的事,那就很难解释了!

当然,这是一个强者的世界,规则的制定权和解释权都掌握在强者的手里,对弱者的奴役是天经地义的.如果谁在被奴役,那也只能怪他自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12 16:07:00

怕贷了不还,难道希望全体贫困学生去抢银行吗?就算真的有几个耍赖皮的也无关紧要吧,政府大员们少唱几只歌也就够几个学生同时还贷的了。

人的内心心的躁动远比几个钱更加值得重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12 16:11:2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