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2.站在月球看太空
2013.10.31
如果月球是反物质星球,地球人抵达月球以后可能会转变为反物质人,他所看到的太空也会发生改变:他在地球看到的所有星星,除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之外可能都会消失,而在地球看不到的恒星,也就是所谓黑洞,可能会在视力所及的范围内一一出现。
如果他仍然是正物质人类,可能难以适应月球的生活,因为正反物质可能会相互排斥。那么,人类航天器何以降落月球表面的呢?暂时我还无法解释,可能是我对星球、星系形成原因的认识有误。
星系发展说的依据是正负电荷对偶存在和同电相聚的一般特征,结合星球的层次结构和原子高温离子态的产生深入思考的结果,目前还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如果可以证明月球由反物质组成,人类在月球表面可以看到银核,甚至银河系一级恒星以外的二级恒星,无疑是人类科学的巨大进步,其意义不亚于达尔文的进化论。
即使事实证明月球由正物质组成,星系发展说也有其科学的成分,因为比起宇宙诞生于一次无中生有的爆炸,全部星球在几秒钟之内形成,有着更让人信服的依据。
目前的天体物理学有着太多的扑风捉影和形而上学,氢元素是一切化学元素的起点,基本上是在无重力条件下形成的,巨大的恒星怎么会由氢元素组成的呢?
恒星表面的温度已经不低了,内部数百万的高温什么物质能够不被气化,甚至转化为基本粒子?可以想象庞大的星系是被气体星球统领的吗?氢弹可以毁于瞬间,恒星为什么可以例外?氢元素不过是恒星表面的匆匆过客,大约百分之五十还被转化为宇宙射线,表面的熊熊烈焰不代表恒星内部可能的多层次结构,甚至局部的冷若冰霜。
越难以考察和证明的事物越可以发挥想象力,但不要太离谱,经不起推敲,更不要以偏概全。
人类的太空研究应该侧重月球和金星,前者可以加深我们对天体物理的认识,后者是未来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