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316 1
2013-11-01
以信息化升级为核心的智慧城市概念正在成为全国各地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包括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数字城市等多方面的智慧城市内容,大多数也完成了战略规划而进入正式实施的阶段。业内人士认为,智慧城市将涵盖包括智能交通应用、远程医疗系统、计算机设备等诸多行业,产业链延伸极为广泛,未来有望带来万亿市场规模。

  相比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或将更多以“先试点,后统一”的方式展开,未来有望采取政府与企业在不同投资运营阶段进行建设的多元化运营模式,以有效解决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化困境。

  运营模式多元化

  目前来看,各地纷纷掀起的智慧城市规划,大都以政府主导为主,而企业则承接来自政府支持的智慧城市项目。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类自上而下的主推运营模式却存在规划标准缺失、技术应用落后、商业化运营效率不高等难题。有专家指出,缺乏统一标准规划的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往往是各个系统部门之间的各自建设,造成了盲目建设和信息孤岛的问题。

  从顶层设计方面来看,统一的公共系统平台搭建对于政府建设智慧城市至关重要。据悉,对于“智慧国”战略,新加坡政府进行顶层设计规划,主导监督和投资并拥有所有权,而运营商则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通过招标等方式委托一家或多家运营商建设智慧城市,投资方在建成后的一段时期内拥有该项目的经营权,政府则对运营商提供的业务和资费进行监管,并将涉及、建设和运营转包给专业公司。这类“一级政府”架构的模式也保证整个国家自上而下的部门高效协调,这也是值得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借鉴的经验。

  不过,也有人士指出,由于国内智慧城市的政府架构比较分散,同时各个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不一样,建设智慧城市的运用模式也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模式。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各地建设智慧城市的规划方案发现,目前至少存在四种运营模式,包括政府投资运营,企业参与建设的主导模式;政府与企业合资建设与管理的合作模式;政府统筹规划,企业投资建设的民间运营模式以及企业建设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的回购模式四种。以合资模式为例,智慧城市建设中不涉及公共利益领域的,则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运营模式,目前上海、厦门、广州等地已经实现在电子政务、城市应急指挥、远程医疗、气象预报等业务的应用。

  除此之外,包括美国费城、日本东京等城市在内,已经开始采用运营商独立投资建网运营,主要提供基于wifi的无线网络及无线网络的各种应用。广恒证券高级分析师王聪认为,未来智慧城市项目完全可以采取企业建设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这样将有效节约政府资源,同时提升智慧城市的经营效率。

  催生新兴产业形态

  有机构预测,在“十二五”期间,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规模将达2万亿,而与之配套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家居等一系列模块的搭建,也将迅速带动相关产业链条及企业的飞速成长。据估计,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将催生跨领域、融合性的新兴产业形态,还可以引发相关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使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与加强,并带来万亿产业规模,进而成为国内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由于目前各地对于智慧城市概念的认识仍不同,各类涉及信息化系统平台搭建以及智能联网等内容的行业均被纳入智慧城市建设范畴,包括平安城市、应急管理、电子政务、数字医疗、数字教育、数字娱乐、智能交通、食品(行情 专区)安全、智能电网、智能水网、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其中智慧城市还与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等诸多概念重叠,涉及其中的上市公司更是不胜枚举。

  以平安城市为例,布局城市安防系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智慧化运营交通和应急指挥带来便利,同时还能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生产监控等各类系统。据《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我国安防行业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据招商证券(行情 股吧 买卖点)估算,我国平安城市项目规模有望达到2.8万亿元,其中视频产品8000亿元,每年给安防行业新增1200亿元需求,占安防年产值的40%。

  受益于智慧城市的智能交通行业,则被市场认为是目前细分领域中最具前景、政策倾斜最多的行业。据交通运输部7月31日发布的《交通运输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预测,到2020年智能交通产业总产值规模超过千亿元,移动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终端的发展将为智能交通的全范围应用提供新的手段。国金证券(行情 股吧 买卖点)报告指出,智能交通产业已经进入大项目时期,市场集中度也在提升,不少具备资金优势和丰富行业经验的大公司在大项目承接上具备优势。
随着中国信息产业链的日渐完善,人对智慧经济 的发展路径会愈发清晰,我们投资的新领域的边界与范畴会慢慢圈定下来,需要的技术、发展采用的路线、经探索后成果运作模式的推广、政府的新服务角色,新的经济纽带等等都会发展起来。 所以,我们依然期待,中国经济再次会腾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1-1 23:09:47
随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推进和指标体系的逐步完善,也将规范和推动国内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一些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当做数字城市的新包装,一些城市被企业营销牵着鼻子走,国内智慧城市虚火过旺和盲目贴标签的行为也广为诟病。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将在试点探索和指标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对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误区和认识进行矫正和澄清。必须认识到,智慧城市引领的新型城市化是对传统城市发展的扬弃,它是低碳、智慧、幸福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是以人为本、质量提升和智慧发展的城市化。推动智慧城市有两个重要的驱动力,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面向创新2.0的城市开放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驱动作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书记、副院长孟庆国教授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是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缺一不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偏废或仅仅是强调技术应用而忽视社会经济层面的创新,智慧城市的试点也必将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