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46953 172
2013-11-02
偶然间发现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的韦倩老师,从2006年至今已经发表了7篇《经济研究》,且均是一作或独作噢。
这么牛的青年学者怎么之前没怎么在学界听说过呢?
另外,发现他的导师是黄少安老师。而黄少安老师则更是发表了20篇《经济研究》,5篇《中国社会科学》。这应该是国内学者中的最高纪录吧?
P.S 不过两位老师的发表纪录好像过于集中在两三个期刊中,外文的文章也几乎没有。
韦倩老师的简介:http://www.cer.sdu.edu.cn/jianjie.php?uid=5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1-2 21:08:17
为什么这么多都发在经济研究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呵呵,《经济研究》是黄少安老人家的手抄笔记,是他们专门记录研究心得的备用日记。首都学术圈的人都知道,老黄在《经济研究》编辑部中的面子太大了!
其实,经常在《经济研究》上刊登文章的还有一个人:李实,也是《经济研究》中的头牌大亨,隔三差五就可以看到他或者他的学生刷文章,呵呵,专门为他们办的特供刊物。

《经济研究》再这样搞下去迟早会被这些大佬整垮的,自产自销的论文无论质量如何只要学术格式上过得去就可刊登,那还叫权威期刊的权威论文吗?

匿名审稿制度对于这些大佬及其大佬的学生是个摆设,即使被外审专家否决了依然可以发表。

现在任何一个专业方向能在《经济研究》上刊文的就少数那几个尽人皆知的人,他们虽然天各一方但都是《经济研究》的匿名审稿人,私底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说不破道不清的默契。如果一篇新投稿件到他们手上审稿一看不是他们这个小圈圈里的风格,大都会提一些让你纠结到自动放弃的修改意见或者直接Pass掉。而如果是他们圈圈里的人,即使投稿是匿名的也可以猜出来自哪个学校哪个人,所以审稿是大都带着主观偏见的。

大家学过博弈论吗?即使这几个审稿人之间不是很熟悉,但只要圈内有名望也不会相互为难对方,因为投稿和审稿是一个你来我往的重复博弈,今天你毙我明天我就毙你,所以这种引而不发的报复性威胁让匿名审稿制度的严肃性荡然无存。

呵呵,现在论坛中没吃过洋荤的朋友们就知道经常灌水的文章是怎么回事了。呵呵。。。。看后,只能继续呵呵。。。。呵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 22:45:29
厉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 23:02:25
me7654321 发表于 2013-11-2 21:08
为什么这么多都发在经济研究上
同问,像世界经济之类的为什么一个都没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 23:15:07
不是研究世界经济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