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935 2
2007-12-06

       在我们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交易的效率问题。具有相同思想文化背景的人往往比较容易沟通,对于思维方式迥异的人交易起来往往很困难。也就是交易成本极其高昂,同样一种善意的行为在不同的群体层次中往往会导致不同的解读甚至被误解!

       同样用我们大学生所处的学生环境,也是很具备说服能力的,同样的家庭背景和相似的奋斗经历的人往往更容易成为朋友。而从小经历的环境和经历差异很大的人,则往往是没有多少的共同语言。也就是有些人群注定不是一个世界的!那么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是否一定要对于别人的生活方式进行“民主自由的改造呢”!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这需要看交易成本究竟有多么高昂?如果是成本巨大,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为别人的错误和不理性来买单呢?当我们无法让你周围的人变得像你一样优秀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还要为了别人的进步努力还要去陷入“懒惰消极陷阱呢”!我们为什么要为别人的错误和不理性的思维去买单呢?讲到改造落后的生存状态,我又想到了美国对于日本和南朝鲜的改造。日本和韩国现在富裕的物质文明和民主的政治格局,足以让世界所有的国家羡慕!还有美国对于西欧马歇尔计划基本复苏和振兴了整个西欧的经济。而相比之下,拒绝美国的民主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东德和朝鲜,却陷入了极端的贫困和萧条之中!

       而我来考虑为什么美国不对于东德和北朝鲜甚至苏联进行民主改造呢?我想这还是取决于改造的成本与收益问题。战后的日本在军事和政治上基本完全依附于美国,所以只能全盘接受美式民主自由的改造。类比到我们现实中的生活事例中来,我们需要将我们自己所认为的积极和新资本主义伦理形态来灌输给他人吗?我觉得关键还是让现实和历史让落后的事物经历了社会学试验并经历了挫折,当个性的主体有主动地接受新生事物的意向时候,价值观的输出才具有意义!

      这里又回到我们的交易成本上来,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确实对于社会中的互相交往起着巨大的作用!就拿我们现在的研究生生活来说,一般在现代化和比较知名的学校带过的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接收度和容纳度高很多,而以前处在比较单一的狭小封闭的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往往对于社会热点和时尚的敏感度把握很低。而且比较排斥新兴的生活方式。当星巴克咖啡,避风塘,各种娱乐派对方式的现代白领的宣泄方式,已经成为现在的大学生最主要的大家结交和认识朋友的方式!也同时存在着有一些大学生对于连酒吧这种聊天和放松的环境都投以另类的眼神。认为那是“坏人去的地方”!这点有点像我小时候看到染了黄头发的学生就是不良少年的那种感觉一样!在这里就是涉及到一个价值观和思想知识体系的构建问题,当一个人在拒绝日益变化的世界是不是也同样也将自己拒绝于千里之外呢?我觉得我们的大学生应该还不至于沦为一个柠檬市场,毕竟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和经济学知识的熏陶,肯定还是有着思想的底线和行动的准则问题!所以思维和交往的开放化是非常有必要地,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成长!

       可是现在却也还是有那种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思想”的同学,也就是有点左。对于现代化和新生事物的拒绝和排斥,让他们自己生活在一个狭小和封闭的圈子中去,可以说与之交往交易成本是极其的高昂。当善意友好的行为被错误的解读,不能不说是一种思维差异的悲剧?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交朋友还是尽量结交思想价值观相似的,这样交易成本的低廉是很有利于自己的高效率和快乐的生活方式!当我们自己有着积极和快乐的生活方式,为什么要去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善意地去输送给他人呢?当不同世界的人在一起交往的时候,交易成本的无穷大让我们自己成本收益极不对称!

       美国的十字军东征得艰辛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两条平行线永远也不会相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9 1:28:2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2-6 01:14:00
看了半天不知道楼主想说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9 01:23:00
顶一下啊!刚修改成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