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周二)央行发布《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称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经济增长处在合理区间。下一步央行将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定力,精准发力,重点创造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经济将在较长时间内经历降杠杆过程
报告称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在进行深刻的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并将在调整中逐步释放增长潜能、孕育新的增长引擎。综合各方面情况看,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
中国国内储蓄率较高,金融体系资本、拨备等较为充足,总体看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从外部环境看,虽然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并未有效解决,不同经济体经济复苏和货币政策态势出现分化,全球经济难言乐观,但总的看相对稳定,有助于继续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外需环境。
但也必须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以往依靠外需和地方政府主导高投资的增长模式面临转型,但新的强劲增长动力尚待形成,经济运行往往呈现脉冲式的小幅和反复波动特征。在近几年较大幅度加杠杆后,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经历一个降杠杆和去产能的过程。
从外部环境看,不确定事件不时发生,随着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长期利率可能上升,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流动和融资成本变化的冲击,也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体看,内外部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调整转型的关键难点亟待突破。
物价上行压力存在 需稳定好通胀预期
价格形势基本稳定,但对不确定变化需密切关注。当前外部经济尚未出现明显好转,加之美联储可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大宗商品价格总体较为稳定,国内工业生产能力充足,粮食丰收基本定局,都有利于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不过也要看到,受劳动力、服务、租金价格存在上行压力等影响,消费价格平稳运行的基础还不很稳固,物价对总需求变化比较敏感,需求扩张对物价的压力有增大的趋势。
近期受经济回升推动,PPI 降幅趋于收窄,加之有基数效应的影响,四季度CPI 同比涨幅也可能上行,从而对通胀预期产生影响。据央行2013 年第三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为21.4%,比上季回落0.4 个百分点。居民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70.5%,比上季提高了3.7 个百分点。同时,房地产价格也出现一定上涨,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幅度较大,有可能向租金及其他相关领域传导,增大成本压力。在储户问卷调查中,认为当前房价“高、难以接受”的居民占比较上季度提高了0.9 个百分点。总体看,对下一阶段的价格形势不可盲目乐观,物价上行压力是存在的,要继续引导、稳定好通胀预期。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央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贯彻宏观稳住、微观放活和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要求,把握好宏观经济的政策框架,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政策的重点放在调结构、促改革、推动转型升级上,货币政策应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要求。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协调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点,重点是创造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促使市场主体形成合理和稳定的预期,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要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把政策落到实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结构调整,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引导和巩固经济稳中向好的走势。继续通过深化改革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央行的主要政策思路主要从六个方面展开。一是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流动性总闸门的调节作用,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二是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三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体系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四是继续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五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继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改革,推动其不断完善公司治理,逐步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六是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督促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内控和风险管理。
提供报告附件:
《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http://pan.baidu.com/s/15Tn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