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实施主要由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三级新农保经办机构完成。这项制度试点以来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成本。对发生的各项经办成本进行测算分析能够为未来新农保的继续推广与实施提供ZF经费预测的数据支撑,从而更好更快地实施这项惠民政策,实现新农保制度的全覆盖。
本文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成本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经办机构的调研,获得数据资料,运用估时作业成本法对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经办机构服务的两类参保对象(16-59周岁的参保人和60周岁以上的参保人)所发生的作业成本进行测算分析,结合行政管理理论对ZF效率的论述,得到不同级别经办机构的资源配置情况以及两类参保对象的单位作业成本。研究表明:三级经办机构的资源配置不合理;60周岁以上的参保人的单位作业成本要高于16-59周岁的参保人的单位作业成本;启动年份的经办成本高于启动以后年份的经办成本;村级经办单位成本相对较高。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结合对经办机构管理人员的访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成本的合理控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ZF应合理配置资源,对于不同级别的经办机构要按照经办人员与参保人员的合理比例配置经办人员数量;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对于16-59周岁和60周岁以上的两类参保对象,提供不同的经费支出,以提高其经办的积极性和效率;构建信息平台,创建便捷的信息通讯方式;配置专门的行政村农保员,加强其培训力度,减少经办员与参保人员的沟通障碍。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成本;估时作业成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