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预警是个很有用的东西,前提是能够准确进行预警。但是,这个领域至今还没有受到主流经济学的认可,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缺少理论基础的支撑;二是经济走势能否准确预测出来仍然备受争议。
对于宏观经济预警模型,我认为存在两大缺憾之处。首先,预警模型考虑的是总量和增速等指标,没有纳入结构变量。总量和增速只能反映短期的走势,结构性变动才是长期走势的基础,对结构变量的考虑不足自然会影响预测结论的质量。
其次,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过程来看,绝大部分预警系统都是失效的,没有能够对次贷危机的风险进行提示。这就意味着某些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风险性因素特别是金融风险因素没有被囊括在内。实际上,无论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是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以及热钱大进大出所引发的亚洲金融风暴,都是金融问题。宏观经济中的风险因素多得很,比如说要素成本上升、通货膨胀、需求减弱等等,但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掀起惊涛骇浪的,却非金融风险莫属。为什么说金融风险的冲击力最大呢?第一,对于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企业还有时间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甚至转行等方式来消化,但是一旦资金链条断裂了,企业立马就得歇菜。第二,各行各业都和金融发生着关系,牵涉面极广,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也。
因此,纳入结构性变量,以及把各类风险因素特别是金融风险加入到宏观经济预警模型中,并且合理分配各类风险的权重,也许是提高宏观经济预警系统预测能力的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