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控股集团是上海国资改革的一个重要经验,借以发挥国资委做实不了的出资人职能。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也是提高资产集中度。我觉得这有点扯。集团不集团,集中不集中,得根据产业关联度来做。规模上去了,没什么相关性,还是散兵游勇,沙子捏不成泥。比如原来的轻工控股,旗下有英雄、红双喜、凤凰(自行车)、老凤祥、梅林正广和、白猫、家化、冠生园,哪个不是响当当的,哪个没有竞争力。搞到一起搞不下去,下放的下放,送人的送人。集团就没有发挥作用。你为什么不把这些企业一个个独立出来,都直属你国资委,大一点小一点没关系,你能做出品牌,300个人也是我国资委直属,能有竞争力能盈利就好,为什么非得找一个主管着他?说白了还是排排座分果果的问题。不能一下子搞那么多市属国企,没那么多局级副局级编制。所以,地方国企改革,核心还在于两个,一个是国资委能不能把经营的权力放给经营层,就管董事会的选择和任命;另一个就在于领导人的行政级别,这个问题解决了,也不用把好企业层层下放吧,说实话,真担心下面这些领导把鱼翅折腾成了粉丝。前后两个是关联着的,如果领导没有行政级别了,就没有董事会任命的组织部干预了。其实道理大家都懂,但就那么点破事,一直搞不下去。听说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还要进一步提高集中度,我大笑两声,无非是两个方向,一是进一步占据垄断资源,巨无霸之后竞争领域和自然垄断领域都是你的了;另一个就是企业领导人争相比规模为未来上位市级领导班子殚精竭虑啦。对标淡马锡,地地道道中国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