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3656 2
2007-12-10

3.44式,是如何推出来的?

在接下来的对此公式的解释中提到:制成品的支出不变,工资支出不变,就意味着L增加使工人工资w同比例下降。然而,制造业就业的上升会增加制成品的种类,从而降低G并往往会高实际收入。在以上两种效应中,为何后者的影响会超过前者,怎么解释?

书中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怎么理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0 18:17:3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2-30 15:05:00

一个企业在某地定位时一般要考虑这个地方对其产品的需求大不大,一个地方如果人多则需求大,这就是前向关联;同时企业还要考虑这个地方是不是有其生产所需要的中间制成品,如果这个地方的中间制成品种类多则价格便宜,这样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低,这就是后向关联。某地区的前项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可以简述如下:

中间制成品多降低生产成本(后向关联效应大)-企业(集聚)-集聚地人口多、工人多(需求大,前向关联效应大)

某个企业可以产生很大的前向关联效应,就是说这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很多其它企业所需要的中间产品,而产生后向关联效应就是说这个企业生产产品时需要很多其它企业生产的中间制成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30 15:11:00
3.44公式用到的3.39和3.40式正负符号有问题,你可以重新计算一下3.39和3.40式,注意要用到条件dG=-dG1=-dG2,dw=dw1=-dw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