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李玉 通讯员陶韡烁)11月8日,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第3期“复旦—ZEW中国经济景气指数”显示,中国1年期经济景气指数为11.5,低于9月预期数据,反映了专家对中国经济发展持谨慎态度。其中预期中国经济向好的专家占比为42.3%,50%的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平稳,悲观预期的比例为7.7%。
中国当前经济景气指数为19.2,高于美国的17.3,而欧洲经济景气指数为-26.9。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放缓,进入结构调整期。美国财政悬崖问题影响其经济回暖,但市场对未来的经济增长趋势依然看好。欧洲开始进入经济回暖转折期。”
未来一年内,中国的汽车、机械、电子产品、零售贸易、能源行业景气指数都成上涨趋势,孙立坚认为,“这些行业经济的回暖将随着国内消费的上升,带来强劲的就业市场复苏。但是,基于中性货币政策的原则等因素,在货币供给M2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资金的需求会带动存贷利率的同步上涨”。上海自贸区和人民币离岸业务概念曾一度强化人们对上海、广州、深圳经济的乐观判断,但10月份对这些城市未来经济的增长预测都出现明显回落,与9月数据相比,经济景气指数分别下降了13、1.75和7.75点。
“复旦—ZEW中国经济指数”是由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与德国欧洲经济研究中心共同研发的中国经济景气指数体系。该指数面向国内外研究中国经济的经济学家、金融家和学者获取调查数据,并于月初在国内和国外同时发布。更多:http://www.nss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