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先生,你好:
(1)正如你所述:“不一定出现“凡是”的表述都是正确的,可也绝不是说出现了“凡是”的命题就必然错误。” 既然“凡是”,...“凡是”....之间,包含着“非此非彼”的事实,你干嘛非要使用这一“全称概念”呢? “内在的逻辑不自洽”嘛!
(2)如果,世界上所有的经济学家都看到你的这个“标准”——“卡尔马克思在全世界所有的经济学家心目中的地位都是最高的……,凡只要马克思在他心中的地位不是最高的,哪怕只是第二,都不够经济学家了”,恐怕要有一半要自杀掉,另一半要笑死掉。
(3)郎咸平算一个经济学家。但在中国,他并不算是一个顶级的经济学家,问题关键并不在于他对马克思的感情和态度,也不在于他是否力挺过马克思。关键问题在于,他的经济学理论是否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他的学术成果是否对中国经济学起到创新推动的作用,他的经济学思想是否为中国市场经济社会实践所验证且被最广大的中国人所接受和所欢迎。
(4)我看过郎咸平的多本著作,坦率地说,我没有觉得他的理论水准有多高。例如,你R先生曾在帖子中投放一段郎咸平的讲座视频,郎咸平2012新书演讲《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4ODk4MjQw.html。我看了,其中一些观点有所启迪,但其中存在一些知识面上的硬伤,如下:
例如:郎咸平说,美国华尔街上一个金融学家叫帕累托的人,他写了一本书《福利经济学》其中一条原理叫“帕累托改进”(Pareto Optimality)。但是,维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 ,1848—1923)是意大利人,经济学家,持有激进社会主义观点,由于受到意大利当局的迫害,定居于在瑞士。帕累托与美国纽约华尔街金融家没有联系。纠正一下,《福利经济学》的作者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他是英国经济学家。旁白说道:郎咸平的结论十分有趣...。
例如:郎咸平说,有人认为,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资本家提供机器,所以要求由利润回报,但是,追溯到第一台机器一定是锄头,追溯到这里就说明,第一把锄头是工人和农民制造的,所以,全部利润应全部归于工人和农民所有。
例如,斯密像列*宁一样,强烈地抨击英国的“帝国主义”【注1】。国富论发表于1776年,同年标志着蒸汽机普遍运用。
例如,郎咸平说,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留有座位。这与事实不符。因为,大英图书馆是开放型的图书馆,是一个由书籍排列而成的环廊架构,上下三层,书籍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每座书架前都设立一排桌椅,供阅读者随时坐下来细读,读后须将书籍放回原处。人是不可能长期坐在一个地方阅读许多种类的不同书籍的。因为,你所需要的书籍可能在最远的那排书架上,你必须沿着书廊走过去,然后取下这本书,就近找一个桌椅坐下阅读,你不可能按照拿着这本书返回你原先阅读的地方,因为这样做,你必须还要在返回去,将书再放回刚才取走的那个书架,非常麻烦。详见图一和图二。
【注1】
瓦特改良蒸汽机在1776年尚未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不具备普遍意义。由于瓦特研制出了齿轮联动装置,把活塞的往返直线运动转变为齿轮的旋转运动。为了使轮轴的旋轴增加惯性,使圆周运动更加均匀,瓦特还在轮轴上加装了一个火飞轮(曲柄装置)。由于这一重大技术革新,蒸汽机才真正成为了能带动一切工作机的动力机(工作母机)。在此基础上,英国工业才真正进入机器时代,而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是帝国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所以,斯密时代,根本就不是英国的帝国主义时代,而是资本原始积累和殖民拓疆时代。
图一
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