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79 8
2013-11-22
现在生育政策放宽了,却引来了很多“两个孩子养不起”的议论。  养不起的借口之一是“抚养成本太高”。都拿成本说事儿,说的却是娇宠独生子女时成本的老黄历,然后再将它乘以二。当然,农民工孩子的养育成本与明星土豪养育孩子的成本是有天壤之别的。每月挣3000元,非要按挣3万元的标准来养孩子,那总是养不起;只要量力而行,他就总有办法了。
  养不起的另一借口是“太累太辛苦”。对一些人来说,不光两个孩子他养不起,一个孩子他也说养不起,甚至他还说连自己也养不起,还要啃老还要欠债。自己认为养不起的,不养好了;想要养的,怎么着也养得起,苦累都变成了甜蜜和快乐。

-

  养不起还有一借口是“工作太忙没时间”。人生的意义在高速运转的事业机器上是想不清楚的,那就让工作节奏慢下一点来好好想想。生活幸福、事业成功、家庭和谐有时候与学历高低、挣多挣少、时间紧绷并不一定直接关联。现实中,有的人主要不是财力不足,而是时间精力成本不想付出。也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育选择,不生也是他的权力,但不要太拿养不起说事儿。   其实,养得起或养不起根本不是问题,或者说是一个伪命题,而真正争论的关键可能还是如何养。   因为,养孩子哺育后代本来就是动物的本能。非说养不起,那就有点矫情,那是社会将他这个人异化了,那他就连自己作为人这个物种的延续的基本能力都没有了。   我们小时候,家里哪家都是三四个以上的孩子,父母也都要工作,收入也很微薄,人均几元钱,也就这样长大了。我真佩服我们的父母;我也佩服我们自己。那时候,家长也不用像现在这样,如同护花使者一般过分呵护聚焦孩子,孩子却像春风吹又生的野草自然长大。一个是养,一群也是养;孩子增加一倍,费用不是简单翻倍;孩子有了伴,养起来轻松多了。   我一个朋友在美国打拼十多年,有一份尚可的工作,在费城郊区有简单的车简单的房,娶了一美国媳妇,生养了4个孩子,媳妇当了全职太太,父母从国内退休后去美国跟他一起过,也帮助打点临工,生活不很富裕,但也其乐融融。他说,他从来没有想过养得起养不起的问题。   当然,关键是看怎么养。很多嚷嚷养不起的,还都是高学历高阶层的人士。他们的养不起,是说要将他们的孩子打造成比他们更加精英的人,如此花费他们负担不起:要请最贵的月嫂;要吃最贵的洋奶粉;要买最高级的玩具;要上最好的双语幼儿园;要上最上档的特长班;要上择校费昂贵的重点小学中学;要不让生活质量有一丁点下降。既要自己活得优雅舒气,又要孩子处处拔尖。粗放式养孩子现在已不为一些高精尖人士认可,自己已经是白骨精了,还要让孩子从起跑线上就处处高人一头。这样养孩子,的确难度很大。   其实,当我们将怎么养的问题想通了之后,对改变我们畸形的教育也有很多好处。用不着每家每户天天都在望子成龙;用不着为考试分数天天与孩子斤斤计较;用不着小看孩子的免疫力而为点点小感冒而干着急。孩子的将来是他自己的,只要孩子同你一样,品德端正、积极向上、身体健康、自食其力,也就足够了。   (郑红深,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编辑,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1-22 08:54:44
这个姓郑的是没体会到工薪阶层的孩子上学有多贵,站着说话不腰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2 08:55:46
还有,拿美国的例子来跟中国比,脑子进水了我只能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2 14:26:04
向股神致敬 发表于 2013-11-22 08:54
这个姓郑的是没体会到工薪阶层的孩子上学有多贵,站着说话不腰疼。
好像是这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2 23:20:35
这个砖家的观点就是老百姓的孩子不用教育,只要能当廉价劳动力就可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3 16:50:13
他以为养孩子跟美国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