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3-11-30 17:36:32
YJDWII 发表于 2013-11-30 07:48
2*3=6
3*4=12
上两式子的平均你值再求算试试看?加法和乘法这种区别是中学必须区分的东西,是阁下忘了还 ...
别像马克思那样打野,这种跑题手法对付不了我曹国奇。当列举两个例子时,其语境意思是社会就甲乙两人,不存在“假如乙是平均值”。此时你只能求算甲和乙的平均值。

甲:2*3=6
乙:3*4=12

你用你公式求甲和乙的平均值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30 17:43:53
算了我自己求平均值吧,免得更多的无味争论。

2*3=6
3*4=12

二者平均值:(2*3+3*4)/2=(6+12)/2=9
这是一般算术平均值的求算公式,到到高等代数和函数中求平均值就很麻烦了。

若a=bc,则,平均a=平均b*平均c  是不可能的。

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数学看实际是一个大笑话。当然我国学者们都以为那是严密论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30 18:11:17
曹国奇 发表于 2013-11-30 02:22
我这点与你不一致。因为价格是符合量,既然我们坚持价值决定价格这个大原则,则我们的价值(不管具体定定 ...
你真逗,我说过价格是基本量了吗?
至于你坚持价值这个复合量决定价格这个复合量,这是你的事情。
问题是,你所说的价值是建立在什么基本量上呢?八字没一撇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30 18:28:30
在2X2模型里,第一人生产第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小于第二人,则一定有第一人生产第二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大于第二人。此时,基本量就是四个。这四个基本量构成了两组等价的价值域,即第一人生产第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为下限到第二人生产第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为上限(第一组价值域);第二人生产第二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为下限到第一人生产第二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为上限(第二组价值域)。
这是实实在在的基本量。
双方协商成交价格的过程,同时也就是评价估值的过程,成交价格与成交价值同时出现。成交价格是显性的,成交价值是隐性的,需要用成交价格来表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30 18:40:05
罗鹏 发表于 2013-11-30 18:28
在2X2模型里,第一人生产第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小于第二人,则一定有第一人生产第二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大于第二 ...
我一直同意你的价值或这个概念,别在别人得帖子推销自己的东西好不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30 18:41:49
成交下的价格、价值不是第三者算出来的,是两个当事人协商出来的,如果你非要说价格、价值是复合量,就有越俎代庖之嫌。就像马的”社必时间“一样,用一个在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计算过的”平均数“假装计算了,并以此取代市场的协商过程。所以你的毛病,跟老马一样。价值若能决定价格,当事人就不必协商了,可以一边凉快去了,市场也就不存在也无需存在,只需要老曹你等设计一个程序,带入数据计算,然后买方卖方像傻瓜一样按你计算的价格交易。你等太伟大了。其实,所谓价值决定价格的理论,可以成为强权者任意玩弄市场的借口,”我说价值多少,你们就必须按我的定价交易,否则就是没有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所以你的价值决定价格论,可以休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30 18:42:34
曹国奇 发表于 2013-11-30 18:40
我一直同意你的价值或这个概念,别在别人得帖子推销自己的东西好不好。
思想碰撞不行啊?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30 19:36:30
曹国奇 发表于 2013-11-30 17:36
别像马克思那样打野,这种跑题手法对付不了我曹国奇。当列举两个例子时,其语境意思是社会就甲乙两人,不 ...
马克思是不成立,但必要劳动时间是对的,虽然不完整
你先说平均值能否计算?
我要算的是劳动力水平,设为X,平均为Y
你的举例不对的,应该是1=AX,1=BY,这样X=BY/A,这表示的是你的水平与平均水平的比值,这里是有两个未知数的,设其中 一个常数,以求另一个的方法,不知道?注意:前提是同一件商品,不是你的6和12
你这样的理解力,还用打野?
象你这样算也是可以的,如甲乙平均值为9
则表示的是甲相对平均值的倍数,
乙相对平均值的倍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30 19:41:39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3-11-30 16:51
价值是质与量的综合体,特别要求具有一定的质。因此,那些没有对比关系这种特征的劳动没有价值。我们 ...
是的,只有一部物质才有重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30 19:43:55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3-11-30 16:51
价值是质与量的综合体,特别要求具有一定的质。因此,那些没有对比关系这种特征的劳动没有价值。我们 ...
马克思 雇佣劳动与资本(之一)
    *(注:《雇佣劳动与资本》是马克思根据他于1847年12月下半月在布鲁塞尔德意志工人协会(见注165)发表的演说写成的。1848年初,马克思打算在布鲁塞尔发表这部著作,可是,由于被逐出比利时,这个愿望未能实现。
    这部著作以《新莱茵报》(见注164)社论的形式于1849年4月5-8日和11日首次发表,标题为《雇佣劳动与资本》。由于马克思暂时离开科隆,后来又由于德国政局更加紧张,加上《新莱茵报》被迫停刊,这些文章的刊载遂告中断。
    《新莱茵报》停刊后,马克思曾想出版《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单行本,可是他未能亲自实现这个想法。1880年在布雷斯劳首次出版了这部著作的单行本。这个版本于1881年又再版了一次。1884年在霍廷根-苏黎世由“瑞士合作印书馆”出版的单行本,是在恩格斯参与下出版的,恩格斯还为它写了一篇关于该书发表经过的简短前言。1891年,为了在工人中进行宣传,这本小册子又出了一种新版,由恩格斯校订并写了导言。
    现在发表的《雇佣劳动与资本》是根据1891年版译出的。凡是恩格斯所作的重要更改,均在脚注中注明《新莱茵报》上发表时的原文。——321。)
    恩格斯写的1891年单行本导言(注:这篇导言是恩格斯为他校订的、于1891年在柏林出版的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新版单行本而写的。恩格斯在导言开头,把他为这一著作的1884年版本所写的前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04页)全部复述一遍。为了在工人当中宣传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曾大量刊印了附有恩格斯这篇导言的小册子。
    导言在工人和社会主义报刊上获得广泛的传播,它以独立的论文形式登载出来。在这个单行本出版以前,它曾发表在1891年5月13日《前进报》第109号附刊上,标题是:《雇佣劳动与资本》。它还稍经删节载于1891年5月30日《自由报》第22号,1891年7月10日意大利杂志《社会评论》第10期,1891年7月22日《社会主义者报》第44号,1892年法国社会主义杂志《社会问题》的文集,以及其他报刊。
    马克思的这一著作后来根据1891年版译成许多种外文出版,所有这些版本都收有这篇导言。——321。)
    这部著作从1849年4月5日起以社论的形式陆续发表在《新莱茵报》(注:《新莱茵报。民主派机关报》是德国1848-1849年革命时期民主派中无产阶级一翼的战斗机关报,1848年6月1日至1849年5月19日每日在科隆出版,主编是马克思;参加编辑部的有恩格斯、威•沃尔弗、格•维尔特、斐•沃尔弗、恩•德朗克、斐•弗莱里格拉特和亨•毕尔格尔斯。
    《新莱茵报》起了教育和鼓舞人民群众的作用。阐述报纸对德国和欧洲革命的重要观点的社论,通常都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执笔。尽管遭到当局的种种迫害和阻挠,《新莱茵报》还是英勇地捍卫了革命民主主义的利益,捍卫了无产阶级的利益。1849年5月,在反革命势力全面进攻的形势下,普鲁士ZF借口马克思没有普鲁士国籍而把他驱逐出境,同时又加紧迫害《新莱茵报》的其他编辑,致使该报被迫停刊。1849年5月19日,《新莱茵报》用红色油墨印出了最后一号即第301号。报纸的编辑在致科隆工人的告别书中说:“无论何时何地,他们的最后一句话始终将是:工人阶级的解放!”——321、398、544。)上。它的基础是1847年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德意志工人协会(注:德意志工人协会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7年8月底在布鲁塞尔建立的德国工人团体,全称是布鲁塞尔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目的是对侨居比利时的德国工人进行政治教育,向他们宣传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及其战友的领导下,协会成了团结侨居比利时的德国革命无产者的合法中心,并同佛兰德和瓦隆的工人俱乐部保持了直接的联系。协会中的优秀分子加入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布鲁塞尔支部。1848年法国资产阶级二月革命(见注112)后不久,由于协会成员被比利时警察当局逮捕和驱逐出境,协会在布鲁塞尔的活动即告停止。——321。)作的几次讲演。这部著作没有全文刊载;在第269号上的文章末尾曾刊有“待续”字样,但这一点并未实现,因为当时接连爆发的事变——俄国人开进了匈牙利,德累斯顿、伊瑟隆、埃尔伯费尔德、普法尔茨和巴登发生起义(注:俄国人开进了匈牙利,指1849年沙皇军队为镇压匈牙利资产阶级革命和恢复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而对匈牙利进行的武装干涉。
    德累斯顿等地的起义是为了维护法兰克福国民议会于1849年3月28日通过的帝国宪法而举行的。这些起义是德国1848-184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最后阶段(见注172)。——321、433。),——使报纸本身被查封了(1849年5月19日)。这部著作的续稿,在马克思的遗稿中始终没有发现(注:在马克思的遗稿中后来发现一份手稿,它是为《雇佣劳动与资本》最后一讲或最后几讲准备的提纲,标题为《工资》,封面上注明“布鲁塞尔,1847年12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635-660页)。这份手稿可以作为马克思这篇未完成的著作的部分补充。——321。)。
    《雇佣劳动与资本》已经以小册子的形式出版过好几种单行本,最后一次于1884年在霍廷根-苏黎世由瑞士合作印书馆出版。所有以前发行的版本都是一字不动地按原稿印行的。可是,现在刊印的新版是宣传性质的小册子,销数至少应当是一万册,因此我不免产生了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本人是否会同意不加任何修改地重印呢?
    在40年代,马克思还没有完成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工作。这个工作只是到50年代末才告完成。因此,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321页◎第一分册出版(1859年)以前发表的那些著作中,有个别地方与他在1859年以后写的著作中的论点不同,并且从较晚的著作来看,有些用语和整个语句是不妥当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因而不言而喻:在供一般读者阅读的普通版本中,作者的思想发展进程中所包含的这种比较早期的观点,也应该得到反映;作者和读者都有无可争议的权利要求不加任何修改地重印这些比较早期的著作。在这种情况下,重印这些比较早期的著作,我连想也不会想到要更改这些著作中的任何一个字。
    但是,当新刊行的版本可以说是专为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工作用的时候,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在这种场合,马克思一定会使这个发表于1849年的旧的论述同他的新的观点一致起来。所以我相信,我在这个版本中为了在一切重要点上达到这种一致而作的一些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是完全符合他的心愿的。因此,我要预先告诉读者:这本小册子现在已经不是像马克思在1849年写成的那个样子,而大致有些像在1891年写成的。况且原本已经大量发行,在我将来有机会把它不加修改地编入全集重印以前,这已经够了。
    我所作的全部修改,都归结于一点。在原稿上是,工人为取得工资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在现在这一版本中则是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关于这点修改,我应当作一个解释。向工人们解释,是为了使他们知道,这里并不是单纯的咬文嚼字,而是牵涉到全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向资产者们解释,是为了使他们确信,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要比我们那些高傲的“有教养的”人高明得多,因为前者对最难的经济论述也很容易理解,而后者对这种复杂的问题却终身也解决不了。
    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工业实践方面因袭了工厂主的流行的看◎第322页◎法,仿佛工厂主所购买和偿付的是自己的工人的劳动。这一看法对于工厂主进行营业、记账和计算价格来说,是完全够用了。可是,把这个看法天真地搬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就在那里造成了不可思议的谬误和混乱。
    经济学碰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一切商品的价格,包括被它称作“劳动”的那个商品的价格在内,不断地发生变动;它们由于那些往往与商品本身的生产毫不相关的各种各样的情况的影响,忽而上涨,忽而下降,因而使人觉得价格通常是由纯粹的偶然情况来决定的。当经济学作为科学出现的时候,它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找出隐藏在这种表面支配着商品价格的偶然情况后面,而实际上却自己支配着这种偶然情况本身的规律。在商品价格不断地时而上涨,时而下降的变动和波动中,它要找出这种变动和波动所围绕的稳定的轴心。一句话,它要从商品价格出发,找出作为调节价格的规律的商品价值,价格的一切变动都可以根据价值来加以说明,而且归根到底都以价值为依归。
    于是古典经济学就发现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所包含的、为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来决定的。古典经济学满足于这样的解释。我们也可以暂且到此为止。不过为了避免误会起见,我认为需要提醒一下,这种解释在今天已经完全不够了。马克思曾经第一个彻底研究了劳动所具有的创造价值的特性,并且发现,并非任何仿佛是或者甚至真正是生产某一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都会在任何条件下给这一商品追加一个与所消耗的劳动量相当的价值量。因此,如果我们现在还是同李嘉图这样的经济学家们一起简单地说,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劳动决定的,那么我们在这里总是以马克思所提出的那些附带条件为当然前提的。这里指出这一点就够了。其余的可以在马克思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第323页◎判》一书和《资本论》第一卷里找到(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15 -41页和第23卷第47-101页。——编者注)。
    可是只要经济学家将价值由劳动来决定这个观点应用到“劳动”这个商品上去的时候,他们马上就陷进一连串的矛盾之中。“劳动”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它所包含的必要劳动来决定的。但是,在一个工人一天、一星期、一个月、一年的劳动里面,包含有多少劳动呢?包含有一天、一星期、一个月、一年的劳动。假如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尺度,那么我们只能用劳动来表现“劳动的价值”。但是假如我们只知道一小时劳动的价值等于一小时劳动,那么我们对一小时劳动的价值就绝对地毫无所知。这样,我们丝毫也没有接近我们的目的,总是在一个圈子里打转。
    于是古典经济学就企图另找出路,它说:商品的价值等于它的生产费用。但是劳动的生产费用又是什么呢?为了答复这个问题,经济学家们不得不对逻辑施加一些暴行。他们不去考察劳动本身的生产费用(遗憾得很,这是不能确定的),而去考察什么是工人的生产费用。而这种生产费用是可以确定的。它是随着时间和情况而改变的,可是在一定的社会状况下,在一定的地方,在一定的生产部门中,它同样是个特定的量,至少在相当狭小的范围内是个特定的量。我们现在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生产占统治的条件下,在这里,居民中的一个人数众多并且不断增长的阶级,只有为生产资料(工具、机器、原料)和生活资料占有者工作以挣得工资,才能生存。在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工人的生产费用就是为了使工人具有劳动能力,保持其劳动能力以及在他因年老、疾病或死亡而脱离生产时用新的工人来代替他,也就是为了使工人阶级能够以必要的◎第324页◎数量繁殖下去所平均必需的生活资料数量,或者是这些生活资料的货币价格。现在我们假定,这些生活资料的货币价格是平均每天3马克。
    这样,我们这个工人从雇他的资本家那里得到一天3马克的工资。资本家借此让他一天工作譬如说12小时。在这当中,资本家大致是这样盘算的:
    假定我们的这个工人——一个钳工——应当做出他在一天里所能做成的一个机器零件。假定原料——加工制成必要样式的铁和铜——值20马克。又假定蒸汽机的耗煤量,以及这蒸汽机、旋床和这个工人所使用的一切其他工具的损耗,按一天时间和按他所占的份额计算,值1马克。一天的工资,照我们的假定是3马克。总共算起来,我们所说的这个机器零件要耗费24马克。但是资本家却打算平均从零件购买者手上取得27马克的价格,即要比他所支出费用多3马克。
    资本家装到自己腰包里去的这3马克是从哪里得来的呢? 按照古典经济学的说法,商品是平均按照它的价值出卖的,也就是按照相当于这商品中所包含的必要劳动量的价格出卖的。于是,我们所说的这个机器零件的平均价格——27马克——就和它的价值相等,即和它里面所包含的劳动量相等。但是,在这27马克当中,有21马克是在我们所说的这个钳工开始工作以前就已经存在的价值;20马克包含在原料中,1马克包含在工作期间所燃去的煤中,或是包含在当时所使用,因而工作效能已经按这一价值额降低了的机器和工具中。剩下的6 马克被加到原料的价值上去了。但是按照我们那些经济学家自己的假定,这6 马克只能是从我们所说的这个工人加到原料上去的那个劳动中产生的。这样一来,他12小时的劳动创造了6马克的新价值。因此,他的12小时劳动的◎第325页◎价值就等于6马克,这样我们就会终于发现什么是“劳动的价值”了。
    “等一等”!——我们所说的这个钳工说,——“6马克吗? 但是我只拿到3马克呀!我的资本家向天发誓说,我的12小时劳动的价值只等于3马克,假使我向他要6马克,就要被他嗤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说前面在谈到劳动价值问题的时候,我们曾经陷在一个圈子里走不出去,那么现在我们又完全陷进一个不能解决的矛盾之中。我们寻找劳动的价值,而我们所找到的却多于我们所需要的。对于工人说来,12小时劳动的价值是3 马克;对于资本家说来却是6马克,资本家从这6马克中拿出3 马克作为工资付给工人,而其余3马克则装进了自己的腰包。这样看来,劳动不是有一个价值,而是有两个价值,并且是两个极不相同的价值!
    如果我们把货币所表现的价值归结为劳动时间,那么这个矛盾就显得更加荒谬了。在12小时劳动时间内创造了6马克的新价值。这就是说,在6小时内创造的是3马克,即工人劳动12小时所得到的那个数目。工人劳动了12小时,而他当作等价物得到的却是6小时劳动的产品。因此,或者是劳动有两个价值,其中一个比另一个大一倍,或者是12等于6!两种情况都是极端荒谬的。    不管我们怎样挣扎,只要我们还是讲劳动的买卖和劳动的价值,我们就不能够摆脱这种矛盾。经济学家的情况就是这样。古典经济学的最后一个分支——李嘉图学派,多半是由于不能解决这个矛盾而遭到了破产。古典经济学走入了绝境。从这种绝境中找到出路的那个人就是卡尔•马克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 19:38:29
YJDWII 发表于 2013-11-30 19:36
马克思是不成立,但必要劳动时间是对的,虽然不完整
你先说平均值能否计算?
我要算的是劳动力水平, ...
平均值没有这样的求算方法。信不信是你自由。比如北京人均GDP,不可以先将几个区的人均GDP求出,再将几个平均值再平均得出北京人均GDP。简单说你平均了两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 21:55:58
曹国奇 发表于 2013-12-1 19:38
平均值没有这样的求算方法。信不信是你自由。比如北京人均GDP,不可以先将几个区的人均GDP求出,再将几个 ...
方法不重要,就按你说的算也没问题
因为我还有后下文,所以不会有你说的问题,你就说思路对不对
我现在似乎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不能将不同行业进行平均是吧,或是不同行业的平均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平均是吧
这个你从资源配置上考虑一下,可能会好理解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3 11:38:15
"例如:某甲生产A产品,单件劳动时间为2小时,劳动1000小时,社会平均单件劳动时间为3小时,(单位货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量为1元/单位劳动力小时),问甲劳动1000小时的价值是多少?
甲劳动1000小时效用或价值=3小时÷2小时×1000小时×1元/单位劳动力小时
=1500单位劳动力小时×1元/单位劳动力小时=1500元"
1、按剃刀原理,推理过程多余。
2、社会平均单价劳动时间为3小时,无法证明为真。即使假设为真,其实就是说单价价格是3元。
3、你的推理过程实际就是:假设单件卖3元,2小时生产1件,则1000小时的价值=1000/2x3=1500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3 11:54:22
pengleigz 发表于 2013-12-3 11:38
"例如:某甲生产A产品,单件劳动时间为2小时,劳动1000小时,社会平均单件劳动时间为3小时,(单位货币社会 ...
甲劳动1000小时效用或价值=3小时÷2小时×1000小时=1500单位劳动力小时
这就是我的本意
你用一元表示1单位劳动力小时,它就是1500元
你用一负表示1单位劳动力小时,它就是1500负
你用一你表示1单位劳动力小时,它就是1500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3 12:34:05
YJDWII 发表于 2013-12-3 11:54
甲劳动1000小时效用或价值=3小时÷2小时×1000小时=1500单位劳动力小时
这就是我的本意
你用一元表示1单 ...
所以,单件价格和甲的劳动生产率决定了甲单位劳动时间的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3 12:56:30
pengleigz 发表于 2013-12-3 12:34
所以,单件价格和甲的劳动生产率决定了甲单位劳动时间的价值。
是效率决定甲劳动的价值,而不是价格
价格只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与货币的量有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3 08:49:22
YJDWII 发表于 2013-12-3 12:56
是效率决定甲劳动的价值,而不是价格
价格只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与货币的量有关的
价值=效率x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3 09:05:42
pengleigz 发表于 2013-12-23 08:49
价值=效率x价格
本末倒置,价格从何而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3 14:40:35
YJDWII 发表于 2013-12-23 09:05
本末倒置,价格从何而来
价格肯定不从价值而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3 15:08:46
pengleigz 发表于 2013-12-23 14:40
价格肯定不从价值而来。
价格肯定从价值而来,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3 15:37:56
YJDWII 发表于 2013-12-23 15:08
价格肯定从价值而来,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已
迄今为止,没有人证明了这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3 16:07:43
pengleigz 发表于 2013-12-23 15:37
迄今为止,没有人证明了这一点。
我不是已经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4 08:41:01
YJDWII 发表于 2013-12-23 16:07
我不是已经你了
你的“价值”是设的,不是算的。
我说的证明,是用真命题和形式逻辑来证明,而不是用假设命题(不能证明为真,只能假设为真的命题)和什么辩证逻辑证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4 09:09:35
pengleigz 发表于 2013-12-24 08:41
你的“价值”是设的,不是算的。
我说的证明,是用真命题和形式逻辑来证明,而不是用假设命题(不能证明 ...
测试一下:花落知多少 ,这里没有价值,没有价格,没有货币,你知道怎么分配,就应该知道价值是什么,如何计量,就就应该知道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426&from^^uid=3698065
看你究竟懂多少?
回答了这个问题,你就知道什么是价值,为什么要有价值,价值量是多少
记住:价值不是被创造的,就象重量不是被创造的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4 10:22:22
YJDWII 发表于 2013-12-24 09:09
测试一下:花落知多少 ,这里没有价值,没有价格,没有货币,你知道怎么分配,就应该知道价值是什么,如何 ...
重量是客观实在,价值不是客观实在。
离开形式逻辑,我不知道如何讨论问题,所以,如果你还有兴趣交流,请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上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4 10:51:03
pengleigz 发表于 2013-12-24 10:22
重量是客观实在,价值不是客观实在。
离开形式逻辑,我不知道如何讨论问题,所以,如果你还有兴趣交流, ...
你先说说你 的逻辑形式是什么样的,你的逻辑起点在哪
或者你认为什么样的证明才合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4 11:09:14
YJDWII 发表于 2013-12-24 10:51
你先说说你 的逻辑形式是什么样的,你的逻辑起点在哪
或者你认为什么样的证明才合理
据我所知,形式逻辑只有一个样吧。
逻辑起点不管在哪,必须是真命题,可以用归纳法证明为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4 11:12:16
过程的前提就是过程的结果,过程的结果也就是过程的前提。如此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4 11:37:33
pengleigz 发表于 2013-12-24 11:09
据我所知,形式逻辑只有一个样吧。
逻辑起点不管在哪,必须是真命题,可以用归纳法证明为真。
首先,重量不是客观的,重是客观的,量是主观的
这你都没搞清楚 ,谈什么逻辑
逻辑起点都是假设的,但假设必须具有真理性、公理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7 20:23:26
曹国奇 发表于 2013-11-30 17:43
算了我自己求平均值吧,免得更多的无味争论。

2*3=6
简评一下曹国奇的商品的“价值(量)等于劳动力乘以劳动时间”的谬论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3698065
你这不不是与我不谋 而合吗?还说必要劳动时间是笑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