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在国内经济环境下,货币的信用靠ZF信用即可以完成支撑,不论是否存在实体的支撑物;但是放在国际经济环境中,仅靠一国ZF的信用做到对该国货币进行支撑就很难,因此往往需要一定的资源进行支撑。美元靠上了石油;欧元和日元在则通过发展“碳交易”,挂靠在了二氧化碳上。一种是各国必须要有的资源,一种是各种必须不能有的资源(京都议定书的协议要求,虽然美国单方毁约),但都是公共的。
至于土地,是不可转移的。(当然,二氧化碳也是不可转移的,但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剩余是可以转移的。或者即使土地上依附的权利可以转移,相对与中国的地广人稀,并不能构成优势。)因此,靠土地作为货币的另一种信用支撑很难受限,即使实现了,中国和整个东亚也没有优势(类比美国毁约京都议定书)。
而至于一国国内的货币信用支撑,我觉得ZF信用即可以实现。货币的发行,本身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资源上的;这些资源与货币的信用构成了兑换关系;是否需要构成必要的支撑关系,有待商榷。
个人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