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3264 19
2007-12-19

央行判断考的最后一道题:

票贩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是对是错?欢迎大家发表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2-19 15:09:00

【转载】陈淮:我为什么提议结构性调价 

    在1月12日由国家计委价格司主持召开的铁路调价问题听证会上,我作为专家代表提出了一个按席别实施“结构性调价”的建议。以春运为例,大致设想是:软卧可提价80%-100%,硬卧可提价40%-60%,硬座中少部分实行保证座位不售站票的车厢提价20%,大部分硬座不提价。听证会后,很多人对此建议存疑,主要有两点:一是卧铺票涨这么多是否还有人坐;二是这是否会减少硬座的供给。我想,就这个建议可有如下的经济学分析。


  要说明结构性调价的必要性,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不调价行不行?

  运输高峰向上调价不可避免。不调不行。我们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是什么?是有10个人要坐火车回家,但火车的极限运力只能运走8个。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比较公平地,同时又是高效率、低成本地从10个人中挑出8个人来?简单地用限售的办法行不行?那只会给票贩子更多机会。给每个公民发若干公里的乘车券行不行?那样的操作成本太高而效率太低。很多媒体在对这次听证会的报道中没有很清晰地揭示出需要证明的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们所要证明的不是这10个人中的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理由应当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时间内回家。春节是中国人团聚的日子、打工者收入不高、铁路的服务不到位等其实都是无需再证明的前提。仅仅证明这些并不能解决“10个人中只能运走8个人”这个根本问题。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有多少人反对涨价,而在于反对的人能否证明有比价格上浮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现实办法。如果没有,那么价格选择就是最优的。市场经济下价格杠杆是调整供求关系最合理的选择。

  接下来是问题的核心。如果注定在每10个想回家的人中只能有8个人乘火车,那么应当把哪两个人从需求中排挤出去?这是政策设计的关键。应当首先把支付能力最低、同时最没有其他机会选择的人排挤出去,还是把支付能力最强、其他机会选择最多的人排挤出去?目前铁道部提出的基本不分席别平均涨价20%-30%的方案存在一个缺陷。按照这个价格选择方案,最先被排挤出去的一定是支付能力最低的那两个人;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弱势群体。这不仅有悖社会公平,实际上也不符合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有没有把支付能力最强的两个人率先排挤出去的办法?有。那就是大大拉大席别的涨价差距,实行结构性的价格调整。具体设想前面已经说过。一方面从铁路部门说,可以测算得出,结构性调价后铁路部门的收益增加是一样、甚至更高的。另一方面从消费者角度说,率先受到价格排挤的是高收入群体,利用价格杠杆调整供求关系的代价将主要由高收入群体承担。

  结构性调整的理论依据何在?在铁道部提供的听证材料中提到了一个经济学的专业概念,叫做“影子价格”。通俗地解释,影子价格可以大致理解为票贩子倒票时的加价。铁路方面认为,涨价有利于把这部分本来应属于铁路的收益从票贩子手中收回来。这个道理没有错。但问题在于,硬座和软卧、硬卧所对应的影子价格是不一样的。如果不算打工者买车票时连夜排队所付出的劳务,硬座整体的影子价格绝对不会有票面价的20%,就是说票贩子决不可能挣到所有硬座票价总额的20%。相反,软卧、硬卧票的影子价格又远不止30%。票贩子们都知道,真正挣钱好销的总是卧铺票。所以不分席别地平均地涨价20%-30%是不公平的。因为这没有真实地反映不同席别的影子价格,等于让坐硬座的人为坐卧铺的人提供了影子价格补贴。

  道理还不止于此。还有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我们假定平时一节硬座车厢和一节软卧车厢的总票价收入都是1万元。春运时,硬座即使不涨价,由于多出售了50%的站票,票价收入提高到了1.5万元;而软卧即使涨价30%,也只能收入1.3万元。这非常不合理。因为此时软卧车厢的机会成本是1.5万元,换言之如果这节软卧改为硬座的收入将是15万元。铁路既然强调自己不是一种社会福利设施,那么其有什么理由为了少数人优先占有优质资源而宁肯少收入两干元呢?没有任何道理。与这时的机会成本相比,软卧的票价应当提高80%,一节车厢的总票价收入提高到1.8万元才合理。如果平时一张软卧占有的列车空间相当于硬座的3倍,那么软卧票价是硬座的3倍就行了;而春运时一张软卧占有的列车空间已经相当于硬座的4.5倍了,其票价当然也应当提高到硬座票价的4.5倍。事实上还应当更高。因为此时硬座旅客还要忍受超员带来的质量下降,而软卧不能超员,软卧旅客也就没有这种质量下降的损失。经济学认为,机会成本才是任何经济活动的真正成本。市场经济下的价格形成基础应当是机会成本。卧铺旅客应当比照由硬座车厢形成的机会成本支付代价。

  接下来要回答的问题是,如果实行结构性调价后卧铺没人坐怎么办?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结构性调价的目的不就是要把支付能力最强的人排挤出需求行列吗?软卧没人坐恰好就达到了这个目的。此时卧铺的运力就可以改为硬座。铁路应当通过结构性调价公开向那些有较高支付能力的旅客传达一个信息:要么请你们为优先配置优质资源支付较高的代价,例如接受每节软卧车厢1.8万元的要价;要么请你们另选它途而让铁路把卧铺车改为硬座,以便获取1.5万元的收益。显然,在这种结构性调价的方式下决不会出现一些人担心的硬座供给减少的情况。相反,只会通过市场化的价格杠杆增加低收入群体乘车的机会;而且在这种调价方式下,铁路也并不吃亏。这个道理是常识可以理解的。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陈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19 15:14:00

我觉得是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19 17:10:00
对购票者而言,要买到车票,要么是排队,这需要成本,要么买黄牛的高价票,对买高价票的人而言,黄牛的存在让其有了更优的选择,或者说,对其而言,买高价票高出的货币成本肯定是低于排队的成本的,节省的时间购票人可以创造比买高价票所花的成本更多的价值,从这个角度讲,黄牛的存在还真可以说是优化了资源配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19 17:31:00

判断题嘛

直接从票贩子在某种程度上

实现了帕累托改进这个角度看

就是正确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20 09:42:00
对的啊,显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