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经济指标的准确性在宏观经济学实证研究中至关重要,但中国内地的许多宏观指标是有争议的,因为国家统计局(NBS)通常发布了相关数据,却未提供获取这些数据的过程和途径。比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就是这样的例子,这些年尽管房价飞速增长CPI指数只是缓慢增长,这引起了很多的关注和争议。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何教授针对NBS数据提供了统计学上的支持,使人们转向讨论CPI数据的准确性,特别是针对房价在其中的权重现状。使得NBS注意到了对CPI的低估,并于2011年调整了CPI各个因素之间的权重,加重了住房开销在CPI中的权重。
2013年11月科研出版社英文期刊《Chinese Studies》(中国研究)发表了一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孙文凯教授的研究论文,该文章重估了1997到2009年的中国城市CPI,用使用者成本法和消费成本法这两种广泛接受的方法来处理业主自用住房。结果与NBS的统计特别是与近几年相比并无太大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