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909 0
2013-12-03

“嘿……”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许丁晨一声嘹亮的上海港码头号子让哲学类答辩教室为之一振,他带来了以音乐文化研究为主题的 《寻找“消失的”声音——现代化视域下上海六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生态关照》课题展示。“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出于很多原因,很多老上海的老音乐已经渐渐为人所淡忘,像青浦田山歌。还有我刚刚唱的码头号子,古调琵琶等。”

       许同学还对团队的主题进行了细致地展示,丰富的图片和详实的调查数据让评委颇为赞赏。“你们的答辩中提出了一个上海模式的概念,那么这个概念是你们独立提出的吗?如果是你们独立提出的,这个概念的内容又是什么?”面对评委的问题,准备充分的许丁晨从容不迫,“这个概念是我们独立提出来的,上海模式是以民间资本保护的形式,像建一个民族乐团,并且以ZF政策进行支持,这样的保护模式在上海是有生存土壤的。”

        而在答辩场里,六个项目的答辩者中最引人注目的却非中南民族大学女孩涂军兰莫属,一身极具民族特色的壮族火红服饰和牛角型的火红头饰,一曲优美的壮族山歌和热情的微笑让人印象深刻。“我们深入壮族山区进行调查,发现那里的居民在山坡上,大树下,石头上,何时何地都能唱。但是这些人大多是老年人和中年人,很少有青年人。记得当时有一位老奶奶拉着我们一位课题成员的手说:‘我们老了,以后我们走了,还有谁来唱给你们听哦!’”她有些动情地说。末了,她又给大家献唱一曲,赢得阵阵掌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