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丰台区万年花城小区,民生银行社区银行外,摆放着电动木马供小区儿童玩耍。记者 王叔坤 摄
一夜之间,银行似乎要扭转他们冷冰冰的形象。
一台鲜艳的电动木马站立在桌子边上,大人咨询业务的时候,小朋友正坐在木马上玩耍。马路一侧另一家“店”布置得像一家冰淇淋店。这不是游戏厅也不是冰淇淋屋,这是两家“社区金融服务中心”,银行业内则普遍称其为“社区银行”,它是一种开在社区内部,以开放式服务为特点的新型银行网点。
华夏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吴江涛说:“我们要变成社区的一分子”。
社区银行用温情牌打入社区
银行通过组织打麻将、办讲座、露天电影等方式融入社区居民中,为居民提供传统银行服务。
社区银行正成为银行的新战场。
近日在北京西南三环某社区内,社区居民路过时发现,一个封闭的路口,两个月内新添了这样两家银行“网点”——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的“社区银行”。他们各施手段,做起了一些一点都不“银行”的事情:搞讲座、放电影、教小朋友做手工,甚至支起桌子组织居民打麻将。
万年花城是西南三环一带较大的住宅区,紧邻首经贸校门北边的小区中,在不到200米左右的距离里,集中了工、农、中、建、招行、民生、华夏7家银行的网点。
其中,前五家是传统的网点和自助设备,而民生、华夏的社区银行则是在最近进驻的。两家银行在社区提供类似的服务,比如开卡、存取款、缴费、转账、网银手机银行体验、理财和贷款等业务咨询,除了这些金融业务外,还提供儿童游乐、紧急医药箱等服务。
民生银行的一名经理说,虽然才来两个多月,但现在每天也有四五个人来开户办业务。他说话的时候,一名老人正在店长的指导下,在ATM上转账。
在各种自助设备之外,一匹颜色鲜艳的电动木马放置在ATM旁边,在狭小的空间内格外醒目。在店外,一面小白板上面写着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最下面一条是:明日下午两点有手工课,欢迎小朋友参加。
“前两天我们还组织了大家打麻将”,民生银行的经理说,活动很受欢迎。这些活动拉近了银行员工与居民的距离,在此之前,很少有人愿意让别人指导操作ATM。
他们对面20米不到,华夏银行新开的社区银行里,一位居民正在跟银行员工聊他的创业计划,靠窗的位置,阳光照到一只巨大的玩具熊身上,看上去像它正看来往的居民。这家银行则计划通过讲座、露天电影等方式融入居民之中。
华夏银行的一名经理说,这几天有来咨询理财产品的,也有来咨询住房抵押贷款的,还有一些居民有短期资金周转的需求。这名经理说,如果社区居民有需求,甚至可以上门解答业务问题,比如存款证明一类的东西还可以办好之后送上门。
在此之前,银行深入社区的做法,多是支起摊子,像房地产中介推销一样向居民介绍产品。
吴江涛说,“摆摊”没有办法提供贴心服务,而社区银行可以将金融服务和社区建设结合起来。“我们要变成社区的一分子,而不是简单地提供金融服务。”吴江涛说。华夏银行将其理念定位成“专业、亲情、家”。
社区银行发展在于 渠道下沉;传统的“银行分理处”要搞金融服务“综合平台”;
本帖隐藏的内容
僧多肉少 银行将贴身肉搏
社区银行选址核心是户数规模,但北京上千户的小区数量锐减,而准备落子社区的银行却越来越多。
在银行人士看来,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社区银行和科技园区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一样,迎来了贴身肉搏。在万年花城,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的社区银行贴面相对。“这不算什么,前面拐过去很快会有一家光大的社区银行。”民生银行的客户经理说。
一国有大行北京分行的信贷经理说,在中关村,一家质地好的小企业说要贷款,马上招行、民生、工行等银行都扑上去了。“做贷款的吃相很难看,原没有外界想的光鲜。”他说。
这样的情况看起来越来越有可能在社区银行的竞争中上演。
在海外,富国银行曾预计,对于单个网点,每增加500个家庭客户,门店的资产回报率将增加10-20个基点。对于学习海外经验的国内银行来说,对小区的规模也格外重视。
吴江涛说,社区银行布局选址的核心要求是户数规模,至少要有1000户以上的规模。“困难在于各家银行都在布局,我们把点选在哪里,有没有那么多合适的点?”吴江涛说。
而北京目前上千户的小区则数量锐减。准备落子社区的银行却越来越多,公开报道显示,光大、中信、兴业、平安、浦发等银行都有类似的计划,四大行中的建行地方分行在广东等地也开始了类似的尝试。
也有银行人士质疑,对于国内的小区来说,居住和“社区”还是两个概念,有小区不一定有社区。这也使得银行对于小区的选择更加集中和急切。他认为,以后像万年花城这种面对面开网点的情况会越来越多。
银行为何开始重视社区?
国内银行为何开始发力社区了呢?也许是巨大的获利潜力所驱动。
“最大银行”六成收入来自社区银行
富国银行近期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即使是资产两倍于富国银行的摩根大通,在市值上也略逊于富国银行。其特色之一是大量的网点、深入社区的销售和服务。社区银行带来的收入占到了富国银行收入的六成左右。
福布斯杂志称富国银行“干银行的本分工作”,而华尔街日报则称之为“交叉销售之王”。所谓交叉销售,就是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
但在国内,银行此前并未深入社区,居民可能在工行存款,在招行办信用卡,在农行办房贷,在楼下民生银行缴费,去建行买理财产品,第三方支付和自助设备将居民不同的金融业务连接起来。深入介入社区之后,银行可能让居民选择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国内银行寄望于社区银行未来可以实现同样的目标。
对于银行来说,利好是社区银行的租金成本略低,一些店面只有三四十平米。吴江涛说,与租金数百万的传统网点相比,不算人力成本,社区银行的固定租赁成本是传统网点的八分之一左右。但这样“略低”的成本也是目前的收益难以覆盖的。
在万年花城的社区银行中,民生比华夏早两个月,社区银行的业务覆盖,盈利模式还在摸索中
·但业务构成中,缴费、转账等是主要业务,其次是理财产品销售,而贷款业务的量仍较低。从人员调配上看,贷款类业务仍然需要回到就近的支行办理,社区银行起到的只是咨询等作用。吴江涛说,社区银行的建设,“前面肯定是投入期,关键不是你挣不挣钱,而是服务了多少客户。”
社区银行应关注差异化需求
在美国市场,社区银行的定位十分清晰。
长期研究美国社区银行的经济学家辜胜阻说,美国社区银行具有鲜明的信息优势和区位优势,管理人员和员工跟社区居民打成一片,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很低,本地区放贷成本低,瞄准差异化。辜胜阻认为,社区银行应该关注经济转型发展中社区居民对于个人理财、健康保健、高端家政服务、住房整修、个人创业、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差异化需求。
对于社区银行的未来,吴江涛认为,只要把社区居民变成朋友,那么银行的商业目标未来肯定都能实现。“但如果你前一个目标实现不了,后面的肯定都实现不了。”
社区银行的传统“优势”
本帖隐藏的内容
1、定位优势。社区银行的目标客户群是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和社区居民这些中小客户,大商业银行则在是以服务大中型企业客户为主。尽管可能存在重叠,但彼此在对方领域不会形成激烈冲突。因而,社区银行能够在准入、占领和保持巨大的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客户市场方面赢得独特优势。
2、信息优势。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本地市场,这对开展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十分重要。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大银行而言较小,风险识别能力较强,这使社区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中获得比大银行更大的安全赢利空间。
3、地区优势。大银行通常将其在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另外一个地区使用,而社区银行则主要将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该地区,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将比大银行更能获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由于运作都在本地,熟悉本地市场,因此条件灵活,手续简化,速度较快,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这种来自地域的优势是社区银行经营发展的最大无形资产。
目前,发展“社区银行”的呼声日益高涨,业已成为金融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发展“社区银行”是缓解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难的治本性措施,是改善金融生态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
社区银行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等西方金融发达国家,其中的“社区”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地理概念,既可以指一个省、一个市或一个县,也可以指城市或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都可称为社区银行。
Community Banks什么是“社区银行”?如何界定“社区银行”?对此,应当注意三点:
第一、在美国,“社区银行”就是小型商业银行。
“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s)是外来语,源自于美国,因而,界定“社区银行”,首先应当考察美国的“社区银行”。在美国,“社区银行”的边界也不十分清晰,只是对(资产总额小于10亿美元的)小型商业银行的通常称谓。也即,“社区银行”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规模小,二是商业银行。美国的商业银行相当发达,2004年,数量占美国银行总数的41%(其余为,储蓄银行7%,信用合作社51%)和资产总额占79%(其余为,储蓄银行 16%,信用合作社5%)。美国的商业银行大体分为5个层次,按经营规模由大到小依次是:①跨国银行,资产总额通常超过100亿美元,业务范围遍及全球; ②全国性银行,业务范围遍及全国;③超级区域性银行,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内开展广阔的金融业务;④区域性银行,通常具有中等规模;⑤社区银行,规模较小,资产不超过10亿美元的银行。2002年6月末,美国共有‘社区银行“7258家,占商业银行总数(8005家)的90.67%;员工30.79万人,资产总额8030.77亿美元,负债总额7224.45亿美元,所有者权益806.32亿美元,分别占全美国商业银行的17.87%、12.30%、 12.25%和13.33%;平均每家银行的资产总额为1.11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111万美元。“社区银行”由于规模小,因而分支机构也少,2002 年平均为3.4个(含总行),最多的在10个左右,分布在当地,很少在别州或别的国家。“社区银行”主要为小企业及个人小客户服务,决策灵活,服务周到,贴近客户,一般不发放没有抵押物的贷款;同时,为保证竞争力,存款利率高于大银行,贷款利率低于大银行,收费也更低廉。
第二、在我国,“社区银行”应界定为“县域商业银行”????(似乎不合适)
之所以应当如此界定,基本理由有二。一则,美国“社区银行”的规模大致与我国的城市信用社相近,而我国的城市信用社是业务活动范围不超过县域的商业性银行机构。2002年末,美国“社区银行”资产总额的平均值为人民币9.2亿元。2004年末,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平均值是:股份制商业银行 3815亿元,城市商业银行151亿元,城市信用社4.4亿元。其实,若考虑到美国的人均GDP要比我国大得多(以汇率计,为30倍左右,以购买力平价计,为8倍左右),因而就“真实的”相对规模(无论按哪种方法计算)而言,美国“社区银行”资产总额的平均值实际上还要小于我国的城市信用社。二则,我国与美国同为大国,美国的商业银行层次体系对我国有较大的可借鉴性,今后,我国的较为完善的商业银行体系中,与美国“社区银行”相对应的层次将是“县域商业银行”。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还远未完备,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未来的商业银行体系也将有5个层次。资产规模最大的是跨国银行,目前工、农、中、建、交等银行已在境外设有机构,并且规模也进入世界大企业500强,它们(并包括其他可能的银行)中的一家或数家,将有可能发展成为我国的跨国银行。其次为“全国性商业银行”。目前除了工、农、中、建、交行外,还有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今后还将继续增加。再次为“省域商业银行”,它们可以在一个省(市、区)范围内开展经营。浦发、广发、兴业等银行在未成为全国性银行前都属于这一类。这个层次的银行虽然暂时没有,但是今后是不可缺少的。又次为“市域商业银行”,这就是目前的113家城市商业银行。最次为“县域商业银行”,其业务活动范围不能跨越县域,现行的城市信用社便属于这一档次。
第三、要注意区别“社区银行”和“社区性”的银行。
有的在界定“社区银行”时偏重在“社区”一词上做文章,进而把业务活动范围局限于某一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划入“社区银行”范畴。这是不妥当的。前文中已述,“社区银行”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小型,二是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虽是商业银行,但已绝对算不上“小型”。一则,其平均资产总额即使按汇率计算也已经远远超过美国的“社区银行”。二则,其业务活动范围市(地),通常有数百万人口(目前一个市(地)仅一家城商行),而美国的“社区银行”则平均不到4万人口中便有一家,相差甚远。二则,农村信用社(包括县联社)的业务范围虽为县域甚至更小,但它们不是商业银行,而是具有强烈政策性的行政化金融机构;即使在改组为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后,上述性质仍未改变。这主要表现在:①那些亏损累累、无效益可言的分支机构,只要有支农需求,仍然不允许撤销;②不仅必须把支持“三农”放在首位,而且发放小额农贷的重要乃至主要动力来自于上级部门的行政指令;③即使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其主要负责人仍然由其上级——省联社或其他形式省级管理机构——决定,而不是由“三会”决定。同时,在美国,也还存在大量的信用合作社和政策性的社区发展金融机构(Community Developme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这两类机构的业务活动范围也是“社区性”的,但它们都不是“社区银行”。